房颤患者没症状 坚持服药防中风

02.04.2016  14:44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朱俊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有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由房颤导致的脑中风致死、致残、复发率极高,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日前,在“第三届两岸三地房颤抗凝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朱俊指出,有些房颤患者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并不意味着脑中风的风险不存在,只有坚持抗凝治疗才能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中风

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中风,由房颤引起的中风比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中风危害更大。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协调一致的,但房颤发生时,心房中血液淤滞而形成血栓,这种来自心房的血栓往往体积较大,一旦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的主要血管,就会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坏死,导致偏瘫、死亡等严重后果。

有数据显示,由房颤引起的中风患者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即使幸存也面临长期致残的威胁。因此,房颤患者需要接受《指南》推荐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防止中风的发生。但我国房颤患者由于存在诸多误区,导致抗凝治疗比率不尽如人意。

房颤患者没有不适感也不能停药

王先生被诊断为房颤,服用抗凝药一年之后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并没有什么异样,于是便停药了,但不到半年便突发中风,出现大面积脑梗不幸离开了人世。

朱俊指出,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因此,房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风危险因素评分;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持续或永久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药。

有些患者听说抗凝药可能有出血风险,也不愿意吃药。朱俊认为,服用抗凝药预防中风的获益要远远大于出血的风险。与中风相比,即使有很少的人服用抗凝药有可能导致的出血,绝大部分也是可以救治的,不需要过分担心。

高危人群有心悸、气短等症入院排查

据调查,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概率在一生中会罹患房颤,并且一旦发生过房颤,会反复发作。朱俊提醒,多数患者发生房颤时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和症状,接近1/3的患者是在发生中风后才被找到病因来自于房颤。

所以,专家建议,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吸烟、饮酒等都是引发房颤的高危因素,具有这些高风险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相关治疗。如果发生心悸、气短、头晕等相关症状时,要到医院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排除房颤的可能。

余燕红

责任编辑:王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