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河南 共建和谐家园——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

22.07.2014  14:35

(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响应党建设“四个河南”的号召,同时也为打造美丽河南贡献绵薄之力,自7月13日始,外国语学院“光盘行动”小分队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不做渣男剩女”为口号分别在焦作市一中、龙源湖、龙源湖小区、瑞丰社区、中站实验幼儿园、马村街道阳光社区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光盘”、“节约粮食”的实地调研和宣传活动。
      据统计,截止目前,外国语学院“光盘行动”小分队共在7个地方进行了宣传调研活动,累计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有效回收将近500份;累计共进行实地采访350人次,有效人次200次;累计发放“节约粮食”宣传单将近1000份;累计共接受市民签名500余人。
      在焦作一中,实践队员在饭点走访观察了学校餐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就餐时都有或多或少的浪费行为。“现在的学生不忆苦思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在学校餐厅,学生剩饭剩菜满目皆是,我觉得应该让学校餐厅合理分出大小份饭菜,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当然最基本的还是学生的节约意识薄弱。”在龙源湖,实践队员以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市民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活动中,市民们纷纷签名宣誓,并表示不仅自己要践行“光盘行动”,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关注“光盘行动”,重视节约,避免餐桌上的浪费。在瑞丰社区做问卷调查时,社区主任为实践队员提供了展板、桌椅等物品,并招呼广大社区居民前来参与。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老人在节约粮食上做得很好,他们真正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而青年群体的勤俭节约意识仍有待加强。“光盘行动,从娃娃抓起”,在中站幼儿园,实践队员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教小朋友唱儿歌《悯农》并为之讲解其意义、组织小朋友玩游戏“娃娃吃饭”、集体朗诵小诗《我是一粒米》等活动使小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勤俭节约的教育。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在传播节俭观念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从中真正受到教育,同时也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外国语学院)

(二)

      为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四个河南”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更多地奉献社会,服务基层群众。7月12日开始,我校社团联合会“凝聚青春正能量·践行美丽中国梦”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在人民公园、焦作环境卫生管理处等地进行了实地的学习宣传和理论调研。
      社联第一站到达了焦作市人民公园,团队充分考虑到填写问卷人员的学历、年龄等客观条件,共准备了3种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类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群体、青年群体和小学生群体。生态和环保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市民都参与到了此次调查当中,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34份,有效回收146份。其中20%的人群认为焦作市的环境保持不错,城市绿化也做的相当到位,而且政府每年在环境治理上投入很多。50%的人群对目前环境表示担忧,特别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据了解就在去年冬天,焦作市雾霾天气给我市市民带来了巨大困扰,持续几周的雾霾天气使得市民的生活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市民们认为,要治理环境就应该大力度、多方位的根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不能小打小闹。此外还有30%的受访群众持中立态度,但是也表示希望环境能够变得越来越好,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当下生活也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在解放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实践团队了解了该区近些年的环境保护状况,发现焦作市解放区近些年来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前由于煤矿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和河流污染问题仍在持续改善和治理中。围绕着环境改善的话题,深入探讨了推动改善的主要力量,其中国家的行政监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更值得肯定的是全区公民环保意识和素质的提高。焦作由一座煤城到旅游型城市的转型必须得到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支持,环保问题不再是高层次的话题,而是与每个公民切身相关的事情。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我们不应该让这些要求停留于纸面。解放区环卫处主任说:“由于设备和人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近些年我区的垃圾处理仍然以填埋处理为主,但随着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设备资金的到位,我区也在积极尝试垃圾的分类处理,真正动员全民参与,才有打造成美丽旅游城市的可能性”。 
      通过几天的实践调查,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可解决性。有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环保理念,了解焦作当前的环境状况,为更好地发扬青年生力军的朝气,实现“中国梦”和“四个河南”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社团联合会)

(三)

      我国手机市场历经了多次“换机潮”,每年大量淘汰的废旧手机去向何处,而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现状又是如何呢?针对相关问题,7月12日,计算机学院 “青春,在这里闪光”实践团队在龙源湖、废旧电子交易市场、焦作市区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于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相关调研工作。
      队员们来到龙源湖开始了调研的第一站,队员向周围市民发放了200余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达150份。在实地采访的50多位市民中,近2/3的市民感慨,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相关宣传实在太少,难以了解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管理条例。在随后的数天里,实践团队前往废旧电子交易市场做有关废旧手机等二手电子产品的调研。在与回收商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认识到,二手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存在诸多非正规回收渠道,最终导致二手电子产品的实际回收利用率大为降低。队员们还来到了焦作市区采访调研,结合如何提高诸如手机等一类电子产品的回收率问询了近百位市民。多数市民为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工作的宣传与引导力度,建立健全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完善回收机制,减少废旧电子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资源约束矛盾也日益突出,加快提高生产活动的循环化是现阶段的主要突破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激起更多人的环保热情,让更多人加入到废旧手机回收利用这一活动中来。(计算机学院)

(四)

      为深入了解焦作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厂各工段的操作过程和程序,7月17日,我校资源环境学院暑期实践团赴焦作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
      在工作人员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焦作市污水处理厂于2001年建成使用,主要处理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水来源地覆盖山阳区、解放区、老城区等,每天处理约10万吨污水。经过处理的污水经检测达标后排入天津海河以及新乡渭河等流域。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这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年份早,使用时间较长,目前只需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但其实际排放质量已达国家一级A等,这无疑离不开厂区领导及工作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当问及除污指标时,工作人员回答,工厂目前的除污指标主要涉及一些微生物以及氮、氮氨、水中悬浮物等,除污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净水以及自净的能力,并不借助于化学物质的使用,所以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经过1个多小时的理论了解,工作人员又带领实践团深入厂房各个功能区进行实地考察。当队员们参观完沉降池、氧化沟等功能区来到二沉池时,队员们不禁惊叹“这水也太清了吧!”,“这是我们刚刚看过的污水吗?”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就是处理后准备排放的水,并说这归功于微生物。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环节还存在着诸如未达标排放、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加强市民的用水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青年,更应当认识到当前水资源使用的严峻形势,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资环学院)

(五)

      低碳环保记心间,碧水蓝天在眼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环境状况却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日益恶化。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发展环保事业,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青协绿色天使队于7月13日在焦作香港城商业区进行了环保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从上午开始队员们就活跃于商业区街道各处,无论是7岁孩童,还是耄耋老人,均对此项活动表示支持与肯定。“这个活动真好,你们更好,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责任感,希望你们能把环保继续做下去。”路人任女士对环保宣传队作如是评价。“经典好声音”读书会刘长有先生对宣传队员建议;“宣传做足很重要,身体力行是关键。”在宣传过程中,队员们积极地与热心环保的市民分享沟通,互换意见看法。百余名市民纷纷表示愿意力行环保,并在环保旗上郑重签名。在忙碌而充实的宣传中,队员们收获了满满的信心与快乐。不少市民也表示获益良多。
      时光易逝,在与路人的愉快交谈中,今天的环保宣传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这一天的宣传活动,队员们不仅提高了团结合作意识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志愿者们也唤醒了不少市民的环保意识,这对于打造美丽焦作,倡导环保之风更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