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地理学科发展研讨会
2月11日上午,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地学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河南大学地理学科领导小组成员、地理与环境学院及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乔家君主持。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傅声雷首先向张小曳院士表示真诚感谢。随后双方就团队主要人员互作介绍,加强了解。乔家君汇报了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发展情况。他从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河南大学学科评估、第五轮学科评估分项位置及学科成效进行汇报,并就学科目前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展望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设目标。他表示河南大学地理学科近些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未来建设周期,地理学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全力以赴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秦耀辰教授以首都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在人才培养、师资平台、服务政策等方面扎实推进,取得了飞跃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学科发展思路:加强规划、补齐短板、重视人才。傅声雷回顾学科近几年的发展成效,提出目前学科在大成果(教学与科研)、大项目(重大及重点研发项目等)、大人才(国家级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加强与张院士合作,推动学科发展。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德英表示,学科发展要避免大而全,不能避重就轻,而是要根据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重大需求,适度调整学科研究方向,同时整合学科资源,尽快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中。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为契机,在学科教学、项目申报、政策服务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弥补相应短板。
张小曳院士强调,未来发展要以解决国家最重要、最紧缺的需求,而不是一般需求为目标。紧抓未来三年的窗口期,以国家重大需求碳中和为抓手,集中学科主要力量在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国家级人才等方面要积极作为。他表示要突出学科发展自身的特色,以“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合作为契机,而不能“我打你的”为手段发展。同时学科发展要跳出舒适区和传统研究,要加强原始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加强合作和交叉。立足实际,重组队伍,借“力”打“力”,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化。张院士还就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模拟、超级计算、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他表示今后要加大与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的合作,助力地理学快速发展。
河南大学地理学科领导小组其他成员相继发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小建表示本次研讨很受启发。认为,首都师大地理学科的变化值得我们学习,尤其要学习其科学的精神、严格的制度执行力,同时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论证好学科规划,同时需要总结过去一段时期学科经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规划提供参考;要充分调动学科团队前20%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冯兆东教授就学科人才发展,学生培养等发表看法,张小曳院士及其团队为学科交叉带来了机会和活力。苗长虹教授认为,学科要立足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的短板,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确定研究方向,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重组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关键问题,从传统的地理学向多学科交叉转变,加强原始创新,突出优势;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学生培养、教学教材、科学研究等方面具体落实到人,围绕国家“双一流”,彰显学科影响力。
傅声雷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发展的一次关键会议,各位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前瞻性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今后学科发展要加强合作,注重学科交叉,突出优势特色,加强规划与有效落实的充分结合,促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