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28.05.2014  10:13

        (大河)目前,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试点已经开始,新疆棉花、东北及内蒙古大豆被纳入首批试点范围。

        就新疆棉花来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

        2011年以来,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棉花进口成本大幅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收储压力急剧增加,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有利于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棉花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目标价格按照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试点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将密切跟踪了解改革试点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确保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试点后,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将促使新疆团场和棉花基地改变生产结构,或者更快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提高棉花生产中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原来持续多年的“摘棉大军”可能会很快消失。

        目标价格制度细节待确定

        目标价格制度首先从新疆棉花开始试点,但是,当前补贴的实施细则还不明确,如何测算补贴额度,如何确保农民收入不降低,配套措施怎么定,都存有不确定性,亟待解决。

        4月11日,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发布会上,来自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的相关官员和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专家对此开展了一场讨论。

        按新的改革方案,当棉花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高价收储,而是让棉农先按市价卖出,然后针对目标价与市场价的差额,由政府补贴新疆棉农。2013年,官方对棉花的“临时收储价”为每吨20400元,较今年的目标价格下降600元。从积极方面看,实行目标补贴后,收入下降可能让农民减少棉花的种植,有利于缓解国内库存压力。目标价格出台后,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比如土地政策、银行贷款、相关保险等。

        对此,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说,棉花目标价格方案在征求意见时,新疆有关部门一直存在疑虑,并表示“不好说”。言外之意,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后,新疆棉区的农民收入可能下降。方言认为,这个“不好说”其实隐藏了多层含义,目标价格出台只是第一步,而关键的问题是谁来收购。对新疆棉花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运输距离,加上局部地区还不能使用农机,棉花的用工成本较大,导致新疆棉花整体上缺乏竞争力。

        目标价格补贴将使农产品购销更为市场化,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就认为,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是个重大的机制性转变,应该积极稳妥推进。现在大家心里没底,对背后蕴藏的风险,很难做出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