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福利保障人身险保单不及0.5张

14.01.2015  15:38

  “目前,我国经济刚刚进入新常态,养老制度并轨改革正在启动,预示着我国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已拉开序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1月12日在出席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发布会时直言,在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的当下,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上,即工资、奖金和福利之间做出适时的甚至前瞻性的调整已是必然,要有条件地向“福利”上做出适度倾斜。

  事实上,根据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袁序成在会上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与福利保障有关的人身险为26.54亿人次提供了180.6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有效保单达6.3亿张,而人均却还不到0.5张。

  作为社会保障“三支柱”之一的商业保险,现阶段显然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撑起“一片天”的境地。然而,随着保险“新国十条”对其赋予无可替代的重要使命,我国企业福利保障建设对商业保险和年金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保险业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福利仅达基础水平

  据悉,《报告》是中保协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会员单位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前期积极探索所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共同完成的,研究工作历时一年,是在调研全国50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4500多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职工的基础上编制的。

  对此,中保协会长朱进元表示,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的研究既是保险行业服务国家构建现代保障体系的责任所在,也是保险业充分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巨大的政策红利。应抓住加快保险业转型升级难得的历史机遇,填补我国在企业福利保障及养老保障领域缺失商业保险的空白和遗憾,从而满足不同层级、多样化的民生保障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报告》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为66.5,仍处在基础水平,福利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个一级指标中,在充实性指数之下的二级指标中,来自企业调查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指数值最高,而来自员工调查的商业补充保险覆盖范围指数值最低;在公平性指数的二级指标中,来自企业调查的社会保险覆盖条件指数值最高,而来自员工调查的商业补充保险覆盖条件指数值同样为最低;在满意度评价指数的二级指标中,商业补充保险实用程度的指数值最高,而非保险类福利服务满意度的指数值最低;在效益评价指数中,商业补充保险产生效益的指数值最高,而非保险类福利产生效益的指数值最低。

  由此可见,商业补充保险是员工认为实用程度最大和产生效益最高的福利待遇,也是被反映覆盖范围最窄、覆盖条件最不公平的福利待遇。

  长寿风险亟待防范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透露,接受调查的大中城市中,企业员工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已经超过九成,超过五成企业已为员工提供形式多样的商业补充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有接近六成的员工对福利保障目前的总体情况明确表示满意。

  虽然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些成就难以掩盖存在的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正在推行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福利保障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取得福利保障还存在着“歧视性”条件,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进一步增加福利保障投入上存在财务压力,员工期望的和企业提供的非保险类福利间存在着供需错位现象。

  此外,《报告》认为,目前企业已经提供的商业补充保险项目并没有完全涵盖职工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由于近几年“看病贵”成为主要社会问题,因此企业和职工更加关注规避“疾病风险”的产品,却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估计不足,对规避“长寿风险”的产品重视程度不够。事实正是如此,据统计,商业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规避“疾病风险”的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项目的公司中普及率为六成左右,而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等规避“长寿风险”的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的公司中普及率仅为四成左右。

  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建议,应从政府、企业、工会、保险业和员工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福利保障中的隐性待遇更合理,扩大商业补充保险普及率,重点消除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在建立员工福利制度上的成本差距;尽快推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为企业引入商业补充保险计划创造条件;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保险“新国十条”,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对一些商业补充保险引入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扩大商业补充保险的覆盖范围;在督促企业继续重视预防“疾病风险”健康保险产品的同时,积极引导其购买预防“长寿风险”的产品。

  对企业而言,要认识政府将对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给予大力支持;尽早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适当超前增加员工福利保障投入,尤其是规避各种风险的商业补充保险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齐传钧强调,对于保险业而言,要客观看待保险业现状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并且产品开发要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实现“智能化、碎片化、社交化、定制化”,具备实用价值,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同时,还要开拓服务创新渠道,在传统服务渠道的基础上,保险业应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通过增强客户体验来提升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