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都住着一条火鲤鱼

24.02.2016  17:18

  ◇王亚

  近来读《火鲤鱼》,似乎随之沉寂于一个绵长的回忆中。从某一年的立春开始,到某一年的立春结束,仿佛回到一个原点。而事实上,我们谁都不可能永远站在那个原点,我们站在某一个原点时,总在张望,关于名利,关于金钱,关于男人或女人,关于——幸福。《火鲤鱼》似乎写着一个或若干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它们都以一种鱼的姿态出现,这种鱼浑身通红,晶明透亮,你甚至能看见它淡墨色的内脏,仿佛画家在一幅红牡丹花上,不经意地点染的墨晕。水仙银仙,满妹雪妹子,苦宝三国,伞把乐伢子……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火鲤鱼。

  立春,渔鼓庙。“父亲后面站着母亲,母亲后面跟着我们兄弟。兄弟三个,一个比一个矮,像楼梯蹬子般老实地排着,怯生生地望着大片陌生的农舍和土地。

  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兄弟三个就与这个叫渔鼓庙的乡村捆绑在了一起,也让一个火鲤鱼的幻境在“”的神经里窜了半个世纪。

  二十四个节气是这些幻境的串珠,我循着这二十四颗珠子在光阴流转中的轨迹寻觅每一个人心中的“火鲤鱼”。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濡染了鲜嫩青草气味的水仙银仙,触动“”少年心扉的满妹,吃猪食而时常浮出复仇神色的蠢苦宝,被二哥婉拒而依然向日葵一样朝着二哥转动的雪妹子。一一走来。一个人物一个节气一段情节,只是,每每端倪略现时就戛然而止。像隔靴挠痒,明明扯着心肝地痒痒,却偏给你隔着一层厚厚的塑胶靴套,手挠不着心上挠。

  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个节气里,回忆、呓语、幻觉杂沓着,倏忽就是几十年。小说的前半部埋下无数个悬疑,伏延千里,只不把结局告诉你,或者,有时又随意点一句让你讶异的结局,让你生发无数遐想,过程会是怎样。就像火鲤鱼不断地出现,往往鳞光一现,你却从来不曾看着那通红的鱼身。这也是姜贻斌的调皮手法吧?

  终于读到下部,大寒、小寒、冬至、大雪,天气似乎愈暖,前段的千里伏延、隔靴挠痒,这会子开始一一解答,可偏偏心愈读愈冷了。

  我无法一一叙说这些人们一条条火鲤鱼式的幸福的破灭,他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条虚无缥缈的火鲤鱼,为着这个幻象,甚至付出生命,仍然苦苦追寻。在寻找火鲤鱼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能如此真实而细腻地打动你。

  作家类似呓语的悲悯而精审的文字牢牢擭住了我,我时常会换以自身的角度来想,还可以用怎样的字眼或句子来描述,每每思索后都会产生一个惊人雷同的感觉——全体汗毛都敬畏地林立起来——为着他的文字。我不想细究他的文字是现实主义或是意识流,只知道这种独特的呓语远远超越那些所谓的主义,直抵人心。就像评家所说,《火鲤鱼》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翻开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或许人们间或会被这种时而眼前时而往事,时而现实时而幻境的叙述手法,带进一种自我人格的分裂中,那么,《火鲤鱼》的目的达到了。从立春到大寒,从大寒到立春,几十年后,“我们”兄弟几个仍旧回到原处,而渔鼓庙早已不是原点。不过,若是能仔细一点阅读,理解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叙述顺序的深意,就不难理解了。日子和火鲤鱼一样不可捉摸,瞬间就滑走了,二十四个节气换作了半个世纪。甚至,再仔细一点,你会发现每个节气里配以的童谣山歌也绝非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每一首都是这一个章节的引子和暗喻。

  我姑妄揣测,这些形式或手段都不是目的,唯一的目的是——我们知道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条虚无缥缈的火鲤鱼。尽管虚无,我们仍旧会想方设法地去抓住它。

责任编辑:杜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