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成“回收站”数百亿元文化专项资金去哪了
文化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583亿元,相当于全国人均费用超42元。财政专家估算,每年各级财政累计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达数百亿元。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标准模糊、监管不严,部分文化惠民资金沦为追逐豪华楼堂馆所建设的“文化政绩工程”,同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分配出现权钱交易的暗流。
文化设施“空有高楼没有文化”
记者发现,有的地方将文化投入变成对楼堂馆所的追逐,大量资金被花费在华而不实的“文化政绩工程”上。
有的地方耗资数亿元、比照国家大剧院建超豪华剧院,号称打造“文化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却鲜有演出,文化设施“空有高楼没有文化”。记者在珠海市调查时,当地群众反映该市歌剧院刚落成不久,又投资逾10亿元新建一座海岛歌剧院。“就这么点人,建成后不知要演给谁看。”当地一名处级干部说。
为了给农村“文化扶贫”,一些地方要求加速建设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但一些地方的建设和管理因不切实际无人问津,沦为摆设。北京市一个镇的副镇长说,有一个村花上百万元建社区图书馆,每天开馆时间为上午9:30到11:30,下午2:30到4:30,“这段时间年轻人都在外工作,哪有时间来看书?”而每年的人员工资、采购费用支出都不菲。
资金申报分配乱象丛生
近几年,各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补贴不断增加,企业获得的补贴少则几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财政部信息披露,中央财政5年下达的192亿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了3300多个项目,地方财政的投入也不断加码。由于管理不够透明和精细化,相关资金申报分配乱象丛生。
——先抢钱、后找事,多头申报重复要钱。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发现,2012-2013年度,北京文化创新发展资金有18.3亿元沉淀闲置。“这意味着,钱要来了,事还没想好也没办,结果资金躺在账户上睡大觉”。一位人大代表说。
还有的项目拿到补贴后重复申报要钱。如北京旅游景区八大处公园管理处,2013年以西山八大处景区旅游文化提升项目的名义,在北京市文资办申请支持资金800万元,同时在北京旅游委申请资金443万元,还拿到了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支持资金400万元。
——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项询问发现,2013年,中国北京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及中国国际管道航道电气自动化展览会项目得到了240万元的“文创资金”支持。北京市人大代表夏强质疑,石油化工和管道本属市场竞争领域里的营利性项目,怎么还能经过评审纳入文创资金支持范围?
——分配不公开易造成权力寻租、滋生腐败。
北京一位曾参与文化资金申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参与申报,必须削尖脑袋找关系,最终能否拿到项目资金,往往不是看做得好不好,而是看公关做得怎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研究学者张铮说,由于分配过程不够公开,容易滋生腐败,一些文化项目变成“烧政府的钱没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担忧”。
给不给、给多少没标准千万资金两小时分完
“上千万元的资金,与会干部看到的项目介绍少则几十字、多则两三百字,两个小时的政府内部评审会就分完了。”一位参与资金分配评审会的处级干部直言,目前在一些地方,资金给谁不给谁、给多少几乎没有标准,随意性太大。
要求文化专项资金提高透明度的呼声不断提高。财政部在下达2014年中央财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时已明确,大幅扩大评审专家库范围,全面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和互联网在线申报系统,以确保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说,从标准到受扶持的项目信息都要公开,同时对过往的资金分配情况应尽快启动专项审计等监督措施。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建议,未来可考虑直接给市民发放文化消费券,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让真正受群众喜欢的企业能壮大发展,从而避免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据新华社广州5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