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曲——一台戏的音乐总指挥
核心提示
近年来,河南戏曲出现了《香魂女》《风雨故园》《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不少唱段在戏迷观众中广为流传,担纲作曲的戏曲音乐家们功不可没。而相对于戏曲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演员来讲,身居幕后的作曲家们往往不被观众熟悉。戏曲作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其创作与流行歌曲的创作又有何不同?近日,大河报记者采访了著名戏曲音乐家朱超伦、汤其河,听他们讲述了戏曲音乐创作中的酸甜苦辣。
戏曲作曲和歌曲作曲有很多不同
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戏曲的唱腔、剧本都是演员口口相传的,专业的戏曲作曲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的。河南省豫剧音乐学会会长、戏曲音乐家朱超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戏曲作曲工作,一直干到从河南省豫剧三团退休,曾为《朝阳沟内传》《拾来的女婿》等50余部剧目作曲。
朱超伦告诉大河报记者,戏曲作曲与流行歌曲作曲都是在写音乐,有共同点,比如都要懂得音乐理论,都用“哆来咪”写曲子,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创作,但更多的则是不同。
比如,歌曲作曲除了纸和笔,还需要一架钢琴,戏曲作曲则不用任何乐器辅助,考虑成熟后提笔就来,“旋律都在脑子里”;歌曲作曲可以先创作曲子再填词,也可以反过来,但戏曲一定是先有剧本唱词,才能依词作曲;歌曲作曲可以天马行空,也不用非要考虑歌由谁来唱、用什么乐器演绎,戏曲作曲则必须考虑很多,考虑戏曲剧种的特性,考虑这段戏由谁来唱、演员的嗓音条件如何,还要考虑乐队的表现能力等等。
河南豫剧院三团艺术创作室主任、戏曲音乐家汤其河说:“作曲是一台戏的音
乐总指挥,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以汤其河担任作曲的豫剧现代戏《风雨故园》为例,首先要看剧本,与导演充分交流沟通,确定这部戏的主题和感情基调,之后熟读乃至能背诵戏词,再思考如何动用音乐手段,如何使用豫剧音乐去表现,“这个环节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吃饭走路的时候都可以思考,考虑成熟了,提笔就写出来了”。
朱超伦告诉记者,戏曲作曲没有捷径,所有环节都必须深思熟虑。当然,戏曲作曲跟歌曲创作一样都需要灵感,如果唱词写得好,灵感就来得特别快,写起曲子来得心应手。朱超伦印象最深的一次创作是他传唱度最高的一个作品——电视剧《常香玉》的主题曲、糅合了豫剧韵味的戏歌《你家在哪里》,两个月内七八次易稿。这首歌由李娜演唱后传唱大江南北,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出戏曲圈。
戏曲作曲的培养很不容易
汤其河1983年到河南省豫剧三团工作,跟随朱超伦等老师学习作曲,曾为近百部戏曲舞台剧和戏曲电视剧、电影作曲,代表作品有《红果红了》《香魂女》《儿大不由爹》《风雨故园》《焦裕禄》《九品巡检》等。
戏曲作曲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是否难以发挥?并非如此,在汤其河看来,每一次创作仍然存在着无限可能性,比如《风雨故园》,这部戏的音乐奥妙就在于南方民歌小调与豫剧的交融,让南方人能听出南方味,北方人听则还是正宗的豫剧。
汤其河说,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豫剧作曲工作者的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外省一些剧团,很多在待遇上跟普通乐队成员差不多,有些剧团的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剧目的再生产了。但让他欣慰的是,多年间他也接触到了不少仍在坚持的作曲,他也收了9个弟子,这些弟子中有河南的,也有河北、甘肃和新疆的。
戏曲作曲的培养很不容易,他们必须懂戏、懂音乐又懂作曲,在戏曲受到冲击、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作曲人才也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因为戏曲作曲的培养很难通过学校进行。朱超伦直言:“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到戏曲剧团不管用。”因为学生在学校学的是普通作曲,跟戏曲作曲不对路子,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能在剧团做很好的配器,能解决一首曲子由哪些乐器来配合表现的问题,但要想作曲,戏曲的底子课补不齐、各个流派的唱腔特点不能了然于心,肯定是不行的。但这并不是说音乐学院的专业教育对从事戏曲作曲的人没有用,戏曲作曲工作者要想提高专业技巧,还真是需要去上一上音乐学院。
朱超伦是30后,汤其河是60后,汤其河的弟子中不乏70后、80后。两位作曲家很欣慰年轻人接了上来,也希望老一辈作曲人的执着和智慧能传承下去。汤其河说:“作曲对一部戏来说太重要了,特别是唱腔设计对一部戏的优劣有着直接影响。如果一部戏很久没演了,它的唱段还在民间流传,走在街上听到有人哼你写的曲子,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对我们来说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