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愚公家乡好少年”评选引领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6.01.2016  12:38
  2015年12月23日,济源市第三届“愚公家乡好少年”颁奖典礼举行。济源市领导宗长青、张宇松、贾宏宇等参加颁奖仪式,认真观看好少年事迹专题片,并为荣获“愚公家乡好少年”称号的10名同学颁奖。全市中小学师生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约1000人参加了颁奖盛典,大家纷纷称赞受奖学生“事迹典型感人,类型齐全,很有感召力和带动力”,称赞评选活动“组织严密,非常成功”。      济源市“愚公家乡好少年”评选活动发起于2009年春季,由市委宣传部、关工委、教育局等7家单位联合举办,每三年一届。前三届共评出“愚公家乡好少年”42名、优秀奖(提名奖)122名。每次评选历时一年,层层推荐,优中选优,最终由市委、市政府联合表彰,并邀请省市领导颁奖,活动效果之好、影响之大,均居济源市学生类评选之首,曾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河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德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更重要的是,“愚公家乡好少年”身上体现的“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怕困难、敢为人先,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为青少年一代继承“愚公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身边的榜样。目前,“愚公家乡好少年”评选学习活动已成为济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知名品牌。      一是科学谋划,设置多种类型。“愚公家乡好少年”如何评选?“好”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经过反复研讨,组委会提出了“愚公家乡好少年”的4项标准:年龄标准,原则上不超过17周岁;道德标准,必须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这是“愚公家乡好少年”的灵魂;素质标准,即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兼顾不同类型,即评选中时注意评出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热心公益、责任担当、科技创新、奋发有为、才艺突出等先进典型,进而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评选格局。      二是逐层推荐,实现过程育人。为使好少年评选活动健康有序进行,市组委会专门下发文件,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学校也相应成立评委会,制定详细方案,多渠道宣传,形成浓厚氛围。评选的基本程序是:班级评选——年级评选——学校评选——镇办中心校评选上报——市教育局审核确定推荐名单——市组委会组织考核组实地走访——集体确定入选名单并在媒体公示——制作好少年专题片——组织表彰。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人人都有发言权、评议权和推荐权,他们对照好少年的评选标准,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把评选过程变成了自我教育的过程。有的单位还开展“济水好少年”、“承留好少年”、“北海美少年”等评选活动,为推荐“愚公家乡好少年”作铺垫,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活动目的。      三是广泛宣传,掀起学习热潮。“愚公家乡好少年”评选学习活动的工作重点,决不能停留在评选和表彰上,而要放在表彰之后的学习活动上,以扩大教育影响,增强社会正能量。为此,组委会在每届颁奖典礼结束后,都要组织《济源日报》、济源政府网、济源教育网等市级媒体,或者通过手机微信,逐个宣传“愚公家乡少年”的先进事迹。又把他们的典型事迹,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殷切寄语和组委会给予的颁奖辞,编印成书,连同颁奖典礼光盘,在全市学习“愚公家乡少年”动员会上分发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在全市中小学掀起学习热潮。很多学校让学生看光盘、读事迹、谈感受、写感悟,或者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评比,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愚公家乡少年”中找到自己的偶像,很地带动了更多的青少年思想进步、茁壮成长。      四是跟踪调查,实施激励扶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届“愚公家乡少年”有的升入了高一级学校,在他们的感染带动下,原来的学校和新升入的学校,都有一批新人在成长。教育局和各学校在不断选树新典型的同时,也在关注老典型的走向,做到对他们学习上关心,生活上帮助,积极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良条件,比如对一些贫困学生进行特别照顾,省级“美德少年”优先从“愚公家乡少年”中推荐,等等。有的学校还把已离校的老典型请回母校,与师生互动,介绍自己成长过程和体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荣誉,鼓励他们永葆先进;对考入高中或大学的“少年”,市关工委、教育局都要致函给高中或大学的党委、团委,请他们也来关注“少年”的成长。通过跟踪培养,使每一位“少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有血有肉的少年榜样和道德标杆。      济源市教育局局长于琳认为,“愚公家乡少年”评选和学习活动贴近济源历史文化、贴近学校德育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很受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每一届选出的少年事迹突出,个性鲜明,可知可信、可亲可敬、可比可学,能够体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要求,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领青少年继承愚公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济源市将长期坚持这项德育活动,形成群体效应和品牌效应,为国家培育更多志向高远、品质卓越、敢想敢干、自强不息的杰出少年,为愚公家乡增光添彩。      (济源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