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多渠道打造文化创意之都

03.12.2014  23:27

惠灵顿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首都,也是新西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和多族裔混居的人口构成,造就了惠灵顿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惠灵顿国家级文化机构云集,专业艺术赛事特色鲜明,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各类文化在此地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提供沃土。

扬长避短 明确文化定位

无论是惠灵顿市还是惠灵顿大区,较之150万人口和6059平方公里的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在经济体量上并无优势。然而,惠灵顿是新西兰议会、国家级政府部门所在地,共有61家外交使团和国际组织分部设立于此,在新西兰国内拥有独一无二的政治资源和国际影响。近年来,惠灵顿积极扬长避短,将文化建设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将“文化之都”“创意之都”视为对外宣传口号,在“文化兴市”方面巧做文章,不断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从国际角度看,惠灵顿清醒地意识到,新西兰的文化优势不在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领域。着力突出创意、设计和多媒体艺术等文化门类的开放、多元特征,不但减轻了新西兰在这些新兴领域的起跑线压力,并且与其国民性格和对外形象一脉相承。“文化之都”与“创意之都”并举,以创意助推文化,成为惠灵顿明确、务实的文化定位。

依托重大活动 打造文化品牌

惠灵顿全年各种文化赛事和节庆活动不断,其中最著名的是新西兰国际艺术节和“可穿着服饰大赛”。

新西兰国际艺术节逢偶数年二三月间举办,是新西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艺术节。艺术节官网数据显示,2012年,艺术节共邀请了来自31个国家的900余名艺术家,带来300多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涵盖音乐、舞蹈、话剧、视觉艺术等门类。该届艺术节为惠灵顿创收5600万新元(1新元约合5.4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加了约1700万新元。艺术节在住宿、餐饮、零售等领域为当地GDP创利2800万新元,新增362个相关全职工作岗位。

可穿着服饰大赛”主体为创意服饰设计,决赛将各类作品辅以音乐、灯光、舞蹈等进行综合展示,堪称一场超级豪华的视觉秀,是新西兰最具特色的年度艺术盛事。大赛于1987年在新西兰南岛城市纳尔逊创办,迄今已举办25届。2006年,惠灵顿深感大赛的独特创意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与组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将大赛移师首都,每年9月底至10月初举办。活动期间,通常有近5万名海内外观众专程来惠灵顿观看,每年为惠灵顿带来约1500万新元收益。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惠灵顿市政府等政府机构均高度重视该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并积极提供资助。

巧借电影元素 大打文化外宣牌

近年来,新西兰电影产业特别是电影后期制作在由《指环王》三部曲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成为新西兰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惠灵顿作为《指环王》、《霍比特人》导演彼得·杰克逊的家乡和世界著名影视特效公司“维塔工作室”所在地,在电影产业方面更是领跑全国。

2012年统计显示,在新西兰2223家电影产业相关企业中,超过90%从事电影制作、约70%后期制作集中在惠灵顿。2012年,新西兰影视产业总收入达32.9亿新元,惠灵顿占其中的69%。

随着《霍比特人》系列的火热上映,惠灵顿这个被誉为“中土世界中心”的城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惠灵顿市政府顺势而为,在惠灵顿机场悬挂起两个重达8吨的电影巨鹰模型并将行李提取处的传送带装扮成霍比特人小屋风格,巧借电影元素,大打文化外宣牌。2014年初,惠灵顿旅游发展局首席执行官帕克斯称,自2012年12月《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全球首映以来,前往惠灵顿旅游的海外游客数量增加了7.5%,惠灵顿游客中心与该电影主题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增长超过了20万新元,增幅达20%;“维塔工作室”的参观人数在2013年达到15万,实现了30%的增长,其中71%为新增游客。

组建行业联盟 形成文化合力

惠灵顿市积极借助市立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同时以组建相关联盟的形式进行有效管理。

惠灵顿城市美术馆、惠灵顿城市与海洋博物馆、缆车博物馆、移居者博物馆以及板球博物馆等7家中小型博物馆组成“惠灵顿博物馆基金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捆绑式开展对外宣介和筹款工作,并积极通过友城渠道与海外同行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其中,惠灵顿城市与海洋博物馆常年来坚持低成本运营与趣味互动相结合,2012年年底跻身世界博物馆联盟评选出的“全球50佳博物馆”。

惠灵顿圣·詹姆士剧院、惠灵顿歌剧院、迈克·福勒中心、TSB剧场等近10家全市知名文化场馆组成“惠灵顿剧院联盟”。该联盟坚持商业与公益并重原则,在保证场馆有效、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坚持提供固定档期支持无收益来源的公益活动和群众社团。2010年12月发布的《惠灵顿大区艺术文化机构经济影响力调查报告》显示,上一财政年度,惠灵顿市共举办商业文化活动2581场,演出日达3050天,观众87.8万人次;免费文化活动766场,演出日9469天,观众85.8万人次。

惠民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据统计,惠灵顿市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6%,远远高出28%的新西兰全国平均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蓬勃的文化发展相互促进,民众不但踊跃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并且高度重视艺术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调查显示,从文化活动参与率到民众对文化发展的好感度,惠灵顿各项得分均高于新西兰平均水平。民调显示,94%的惠灵顿民众认为文化活动“非常重要”,72%认为艺术在其生活中“无处不在”;83%的民众认为将“文化”和“创意”视为惠灵顿的身份定位攸关重要,80%认为如果没有艺术,惠灵顿将“黯然失色”;82%认为文化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有裨益,54%认为公共基金有义务扶持本地艺术发展。

在此基础上,惠灵顿市广泛倡导和扶持各类文化活动。自1980年起,惠灵顿市政府联合当地社团、企业等众多社会力量,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坚持举办“城市之夏”活动。这项包括广场演出、露天音乐会、露天电影、中国春节庆典和岛国艺术节等在内的群众文化活动规模盛大、包罗万象,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已融入几乎每位惠灵顿市民的夏季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之夏”在全部活动免费的基础上,为鼓励社团积极参与,特向其提供场租优惠和宣传便利;期间,新西兰边缘艺术节和新西兰喜剧节同期举行,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新生力量创造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

此外,其他各类节庆活动不断降低民众参与门槛。如2012年新西兰艺术节总共售票逾11万张,期间每日推出20新元特价票,超过16.5万民众参加了不同的免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