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农民”二字最让总理“不忍”
3月16日中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已进入尾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满怀深情地说:“中间有一位女士老举着‘农民’两个字,让我这个当过农民的人感到于心不忍,我们是很重视农民的。”总理将压轴提问机会给了举着“农民”牌子的记者,这不仅是对记者执着举牌的肯定,更是给了亿万农民提问的机会,展现出大国总理重视三农、关注三农的真切情怀。
总理的“不忍”,实则反衬了农民的不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为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是承受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成本,抑或是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农民都为国家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我们经济发展的“蛋糕”越来越大,农民分到的“那块”却一直较小,这尤其令人“不忍”。
新世纪以来,三农工作被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连续出台13个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从“工业反哺农业”到“多予、少取、放活”,从免除农业税到不断增加种粮补贴,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到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在各项三农政策支持和亿万农民的努力奋斗之下,近些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农民收入增速屡超城市居民,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然而必须看到,当前无论是与城市相比,还是与发展期望相比,三农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补齐的“短板”。“十三五”时期的三农工作,起点之高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统一思想,更需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改革的阵痛不能全让农民承担,发展的成果必须让农民共享。这也正是总理答问所传递出来的核心思想。诚然,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农产品价格改革、农产品国际竞争等现实挑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破解现实挑战尤其需要强化三农政策。对农业支持的力度不能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能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就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稳妥推进三农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令人担忧的是,在某些地方,三农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些地方并没有真正理解总理的“不忍”之情,更没有认识到农民的不易之苦,也没有树立起对三农的不矢之志。这些思想如果不能根除,三农工作就不可能抓到位。
以“不忍”之情,识不易之苦,树不矢之志,不能只是大国总理的三农情怀。每一个三农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把“不忍”之情转化为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实践,让农民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希望有一天,“农民”二字不再让总理“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