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总理为何七提“盘活存量财政资金”

21.04.2015  11:04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出台方案,完善相关规定,对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建立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对工作不力的严肃追责。

  有心者不难发现,新一届领导集体主政以来,“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已经成为一个高频度出现的政经语汇。其中仅自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就已先后七次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及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而且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严格。

  反复强调、不断施力的原因,盖在于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决胜环节之一。这项工作完成得好坏,至少将在以下几个基础性领域形成截然不同的政策效应。

  首先,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是打造经济新引擎、提高经济内生动力的必要举措。这主要体现在当前经济增长传统动力趋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以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打造新引擎,无疑需要各级财政进一步发挥引导、示范、杠杆作用。再考虑到当前各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加强,因此,要破解这组“支”与“收”的矛盾,必须从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入手。

  其次,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是改造传统引擎、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抓手。这主要体现在基于种种原因,过去以及未来可预见时段内,中国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财政资金的投放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整体投资效率。

  但是过量财政资金闲置显然有悖于效率取向,因为资金闲置的另一面,往往是以年底“突击花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短期集中支付方式,而这种几成常态的现象,且不说其是否隐藏盲目支出乃至浪费等弊病,最起码,由其反映出的公共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绩效评估有欠完善,是不利于效率提升的。

  第三,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有效手段。这主要体现在:要提高企业投资意愿与居民消费需求,就必须切实扭转融资难、融资贵等现象,而现在的问题是,尽管货币当局已经相应采取一系列数量型与价格型并举的宽松政策,但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此过程中仍然颇为吊诡地背道而驰、一路上行,因此,这就反过来说明,在财政/金融一体化加深背景下,货币政策目标已越来越无法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来实现,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正是当下有效增加资金供给的一剂良药。

  当然,再三强调某项任务,除了因为其重要,还往往因为其艰难。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一则难在技术复杂,需要对方方面面习惯做法乃至制度设计做出新的统筹安排;二则难在利益纠结,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改革最大的难点。改革者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方能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特约评论员葛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