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民生情怀

17.03.2015  20:47

  两会圆满落幕,回顾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共6次下团审议,每一次发言都不离民生,问得最多、听得最细、讲得最透的也是民生问题:5日,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他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6日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他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8日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说,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总书记提到的这些民生工作,件件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在6日的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代表们谈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与此同时,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总书记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总书记一语点破“反腐影响经济”伪命题。有评论指出,反腐对我国当前的货币权利调整、社会基础维护、经济持续发展极端重要,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民生工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对关注民生作出了最好、最美、最动民心的注脚。

  习近平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关注民生,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40年前,习近平在延安插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民生,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在梁家河插队七年,他带领村民打井取水,打坝造田,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他远赴四川取经,在陕北首创引进沼气。30年前,习近平初到正定任职,通过深入调研,他认为“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民生问题,他跑省上京,终于使上级决定减少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初步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25年前,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你有诉求,我马上就办”!解决民生问题,习近平不拖延,不推诿,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以“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功成不必在我”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将自己完全的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市民想要一本“办事指南”,他当即拍板编写,第一时间给群众反馈,前后只用了50个小时;考察中看到“连家船”贫困的情况,登岸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迅速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问题,10个月后104户船民家庭住上新居……

  2012年11月15日,当选总书记当天,他庄严承诺:“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话音刚落,一个月后的12月29日,习近平就赴河北省阜平县“看真贫”,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又一个多月后,2013年2月3日,蛇年春节前夕,他来到有“瘠苦甲天下”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考察,深入偏远山村困难户家,看望慰问群众; 2014年1月26日,马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2015年1月2日,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选择了鲁甸灾区,在鲁甸,总书记揭开一个锅盖,问“菜是自己买的吗?便宜吗?”,摸了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又指着帐篷问:“都加厚了?”他对当地的干部群众说,地震带来重大损失,很多人失去亲人,我和你们一样难过。震后,我一直牵挂着你们: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就任总书记三年来,他连续三年去看望最困难的群众。民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总书记的心田里。“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在总书记心里,民生是最重的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疾苦,百姓冷暖,时刻挂在总书记的心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亿亿万万的人民装在总书记的心里,他也走进了亿亿万万民众的心里,总书记关注民生,赢得民心,凝聚民心,他用自己的心把全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落实聚集了举国上下所有民众的力量。(乐兵)

编辑:王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