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真苹果"快递到手变假模型 经调解获赔3000元

28.10.2015  09:30

  映象网许昌讯(记者 邓超 通讯员  高媛)快递公司弄丢了快递,“真苹果”变成了假模型,双方因赔偿问题起诉至人民法院。10月26日,魏都区司法局驻区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了这起快递托运过程中丢失顾客物品引起的合同纠纷,双方达成协议,当场兑现。

  家住许昌市的李某是一名网店店主,9月7日,李某在淘宝网销售了一款苹果iPhone6(A1586)64GB银色全网通版国行全新未拆封的手机,售价5558元,一广州买家拍下商品并支付。李某联系了某快递公司的张某寄件,张某来到李某家上门取件,由于张某未拿快递包装盒所以没有当李某面当场包装,李某在填写好快递单后拍下了手机与快递单的合照,快递单信息、手机盒未拆封的薄膜以及手机盒背面的手机参数清晰可见。李某在支付了快递费40元后,张某将所寄手机带回快递公司进行包装发货。

  9月9日快件到达了广州,收货人却拒收了此快件,拒收理由为:货不对版。李某在接到被拒收的通知后,及时联系到收货人,具收货人说打开快递盒验货发现里面手机盒无封装薄膜,打开手机盒里面是一部手机模型,且无充电器、耳机等标配的苹果配件。因为快件被拒收,快件原路退回,9月14日到达李某所在地址,张某当日也立即到达了李某家,共同拆开了被退回的快件验货,发现正如收货人拒收理由一样,手机盒无封装薄膜,手机盒里面是一部手机模型,无其它标配,且有一些大米充重量。最明显的是手机盒也被人调换,手机盒子背面参数与寄发时的不一致。事发后李某申请了这家快递公司仲裁,快递公司上海总部仲裁组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判定。一个月过去了,李某多次询问处理情况,最后被告知上海仲裁组无法断定这件事的责任归属,仲裁组无法结案。李某要求张某赔偿手机款5558元及快递费40元,而张某只愿按保价金额1000元赔偿,双方争议较大,无法达成共识。

  魏都区司法局驻区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张海穗同志接待了他们,并对原、被告双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解。此案中,李某将手机交由张某托运,张某收取一定的快递费用,双方之间已形成有偿服务合同关系。为了促成双方和平解决纠纷,张海穗对两人进行分别调解,宣讲《合同法》,了解各自诉求,化解分歧。经调解,张某考虑到李某的损失比较大,愿意除了保价的1000元外再补偿李某2000元,共计赔偿李某3000元手机款,李某也表示自愿放弃2558元,双方当场达成协议,并支付了赔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