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失衡”实为政绩观“走偏”

06.08.2015  12:37

近日,河北省大名县原县委书记边飞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滥用职权被判处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位曾经被干部群众反映个性不张扬,工作能力和业绩可圈可点的县委书记,最终因为在县委书记这个位子上坐太久,没有得到相应提拔,而开始心态失衡,“只想着怎么多挣钱”。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权力和需要,为官者也不例外。为官者渴望自己的能力被赏识,业绩被肯定,从而得以重用或提拔,到更高更远的平台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更实的贡献,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因为一时没有得到提拔,而心态失衡,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实属不该。笔者认为,为官者心态失衡的本质是其政绩观出现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把握服务人民这一根本目的,切实解决好“为谁建政绩”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民而无我,淡泊名利务实创业。

心中有民务实创业。为官者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在以民为本。“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饿声。”领导干部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实际生产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发扬“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以“三严三实”为遵循,谋事创业,为民造福。常美华

心中无我淡泊名利。为官者要学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干事创业只为惠及百姓,不为自我升迁。而且,突出的政绩虽然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评价依据,但并不代表有政绩就一定会升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看淡官位与名利,常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高尚品德,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情怀。以百姓口碑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将赢得百姓支持与爱戴作为为官从政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