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所:当前河南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十三五”时期调整建议

11.03.2016  11:57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宏观经济学逐步引入并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实践。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断推进,经济中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

作为经济大省之一,河南对资源依赖相对较大,经济中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河南影响较深。河南以往围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积累了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产能过剩的企业和产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体制和模式的发展,逐步成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包袱。根据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当前河南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从国际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分工趋势来看,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此情形下,河南“供给侧改革”也应运而生,且势在必行。

一、河南供给侧的现状和特点

1 .一产、二产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三产比重偏低

近年,河南省按照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规划,大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已经连续四年超过1100亿斤。2014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达到1154.4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9.5%,中部六省最高。从一产内部结构来看,2014年河南农业增加值2627.40亿元,占一产增加值的63.16%,牧业占比32.9%,而林业、渔业的比重较低,发展滞后;一产中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比为71%,比重偏高。

表1  河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

                                                                                                                                        单位:%

农作物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粮食

68.4

69.1

70.0

70.4

71.0

油料

11.0

11.1

11.0

11.1

11.1

棉花

3.3

2.8

1.8

1.3

1.1

烟叶

0.9

0.9

0.9

1.0

0.9

蔬菜

12.0

12.1

12.1

12.2

12.0

瓜果类

2.4

2.3

2.3

2.3

2.3

其他

1.2

0.8

0.9

0.8

0.8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5。

从二产内部的结构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中建材、能源、轻纺、冶金、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供给能力较强。但总体上看,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产业仍比重较大,2014年河南六大高载能行业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仍在35%以上,与中部六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发展增幅虽然较大,但比重仍然较小,2014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7.6%;在工业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等一些高成长性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

表2  2014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结构

行业

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六大高载能行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5.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4

合计

35.3

高技术产业

医药制造业

2.5

航天、航空器及设备制造业

0.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8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2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9

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0.1

合计

7.6

高成长性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3.7

装备制造业

15.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3.5

食品产业

15.7

现代家居产业

3.8

服装服饰

3.3

合计

45.0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5

第三产业比重仍旧偏低,发展相对滞后。和全国及中部六省相比,河南的一产、二产比重较高,三产占比偏低。从全国的产业结构来看,三产的比重在2012年已超过二产,而河南省的三产比重仍然低于二产。和中部其他5省相比,2014年河南一产占比是中部6省中最高的,二产占比仅比中部6省中二产占比最高的安徽低2.1个百分点,而三产却比中部6省中三产占比最高的山西低7.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三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偏弱。

表3  2014年全国及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

                                                                                                                                      单位:%

省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国

9.2

42.7

48.1

山西

6.2

49.3

44.5

安徽

11.5

53.1

35.4

江西

10.7

52.5

36.8

河南

11.9

51.0

37.1

湖北

11.6

46.9

41.5

湖南

11.6

46.2

42.2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

从三产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供给较为稳定。2014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同比增长8.8%和6.0%,房地产业供给过剩,2014年河南商品房待售面积3694.0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5.98%,待销1~3年的面积环比增长49.52%,库存压力大和民众买房难共存,供需结构和方式不匹配。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供给增幅较大,2014年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增加值同比增长15.6%、26.0%和14.2%。随着全省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化升级,以航空物流、快递物流业增长迅猛,2014年新增2A级以上物流企业169家,全年快递业务量2.61亿件,同比增长52.2%,业务收入36.42亿元,同比增长54.0%。

表4  2014年河南房地产待销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

项目

合计

住宅

办公楼

商业营用房

其他

商品房待销面积

3694.06

2875.05

78.49

531.12

209.40

待销1~3年

1274.30

945.02

29.48

225.01

74.80

待销3年以上

36.84

16.26

2.80

9.03

8.74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5

2. 市场要素资源供给存量相对充足

劳动力供应存量较大,但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来看,河南省2014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一产就业人数比二产、三产就业人数分别高出32.9%、41.6%,劳动力存量资源较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红利”优势也在逐步减弱。2014年河南省16~18岁劳动年龄人口6551.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9.4%,同比减少20.6万人,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全省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和相对量都呈下降态势。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5

              图1  2014年河南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单位:万人)

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基础资源供应相对充足。河南省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4%,山区、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为4.44、2.96和9.30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最大,占到总面积的55.7%。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人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河南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养育着全国6.9%的人口,全省人均土地资源仅有0.18公顷,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5.7%。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绝对数量多,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河南省主要基础性原材料供应充足,2014年原煤、粗钢、发电量、原油和水泥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是3.72%、3.5%、0.73%、2.23%和6.95%;和中部其他5省相比,水泥产量在中部6省中最高,原煤产量位居第二,发电量位居第二,粗钢位居第三。

表5  2014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基础性原料供给状况

地区

原煤

(万吨)

粗钢

(万吨)

发电量

(万千瓦)

原油

(万吨)

水泥

(万吨)

全国

387400

82230.63

15053.02

21142.92

249207.08

山西

92800

4325.40

18.30

Na.

4831.96

安徽

12800

2451.40

4.50

Na.

12982.13

江西

2800

2235.30

24.58

Na.

9848.60

河南

14416

2882.16

109.71

470.46

17331.49

湖北

1100

3020.87

87.90

79.00

11423.74

湖南

5600

1917.60

136.58

Na.

12186.83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

3.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总量不足、区域不均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河南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方面的供给和支出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东部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差距。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129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的5.1%,不仅低于河南人口所占比重,同时河南没有“985”高校,“211”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014年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02个和910个,同样是人口大省的广东分别为1057个和1470个,河南提供的床位数与人口大省的排位不匹配,与社会对其需求更是不匹配。2014年人均公共馆藏图书0.25册,在全国排在倒数第1的位置。

由于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城乡、地区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近年来,河南在城市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农村仍然存在基本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到位、公共产品可选择的空间狭小等问题,城乡之间差异明显。2014年河南城市、农村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为7.84和3.54张,相差一半以上,考虑到人口的因素,缺口就会更大。2014年新农合人均筹资380元,在全国排倒数第2,虽然新农合基本已经实现全覆盖,但是新农合的保障力度需进一步提升。

二、河南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需求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经济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行业的产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河南在自身资源的利用上,积累了很多过剩的产能。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的需求导向机制也对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

1. 供给端产能和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

(1)农业供给品种相对单一。 从以往的一产结构可以看出,河南在农林牧渔业中,农业比重较大,在农业中粮食作物比重持续增加,农民卖粮难问题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业需求基本格局开始由粮食“一元结构”向农经饲“三元结构”转化,整个市场存在着对粮食需求相对增量减少、水产品和经济作物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生活要求,以及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的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0~3.7∶1以上,而河南只有0.43∶1。

(2)工业产能过剩行业比重偏大,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一是工业供给结构总体偏重、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较大。河南作为资源大省,重工业一直是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总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样一个阶段,国民经济中对重工业的需求不断下降,特别是在环境承载压力下,对高耗能产能及产品的需求会迅速下降,对消费终端的轻工业需求比重会逐步上升。河南相对较高的重工业比重导致产能的不断积累,产品过剩严重,特别是六大高载能行业产值仍占工业比重三分之一以上。

二是产能过剩行业在河南比重大,且较为集中。当前,市场中过剩的行业多为资源型的产业,如煤炭行业、钢铁行业、有色行业、建材行业、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等,这些行业基本上囊括了河南的支柱行业。2014年全省的冶金、建材、化学、轻纺和能源五大支柱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近50%。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5

图2  2014年河南省传统支柱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三是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河南工业企业技术力量和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多数工业产品仍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4个百分点,在全国排23位。从R&D经费投入活动类型来看,201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活动中试验发展支出335.76亿元,占全部投入的99.56%;基础研究仅有30万元。大量研发经费只投入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试验发展中去,导致研发结构层次不够合理,研发的后续动力不足。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河南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 新兴服务业拓展不足。2014年, 河南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完成增加值6495.0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50.8%;而信息软件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5%(见表6)。

表6  2014年河南三产产业分布情况

行    业

增加值(亿元)

占比(%)

  传统服务业

6495.02

50.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53.88

3.5

  金融业

1509.20

1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57.85

3.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11.59

2.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4.36

1.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53.18

4.3

  教育

1212.10

9.5

  卫生和社会工作

544.55

4.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16.69

1.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91.95

7.0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5

2. 供给机制有待改进

(1)产业发展方式滞后。 农业发展方式滞后,不利于农业供给结构的调整。作为农业大省,传统的农户经营方式,对市场反应较为迟钝,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产品供给较为单一,使得供给结构调整缓慢。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工业发展中,粗犷的资本要素扩张为主,资源的循环利用、精细产品的生产、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的组织管理等等都在一时的利润掩盖下被忽略,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

(2)供给路径依赖严重。 多年来,河南粗放型发展道路,“路径依赖”严重,“锁定效应”较强。河南仍然是产业结构偏重化工业,产业链偏上游,价值链偏低端,发展方式偏粗放,路径依赖尚未打破。在“十二五”期间,虽然个别行业投资有所调整和发展,比如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发展较为迅速,投资增长较快,对产出和供给结构变化有较为积极贡献。但总体上看,河南的投资结构并没有本质性的转变,投资总量靠前的行业比重和位次变化并不太明显,投资结构固化,生产和供给的路径依赖较强。

表7 2011年与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对比情况

                                                                                                                                  单位:%

2011

2014

固定资产投资产业

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产业

比重

第一产业

4.4

第一产业

4.2

第二产业

51.1

第二产业

51.2

二产中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4

二产中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4

采矿业

4.3

专业设备制造业

3.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2

通用设备制造业

3.1

农副食品加工业

3.1

农副食品加工业

3.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9

汽车制造业

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3

专用设备制造业

2.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

金属制品业

2.2

纺织业

2.1

食品制造业

2.2

食品公司制造业

1.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1

第三产业

44.6

第三产业

44.5

      房地产业

22.1

          房地产业

22.6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2、2015

(3)供给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河南能得到广泛认同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少之又少。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服务安全等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从被社会普遍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到河南长虹矿业公司“3.21”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长垣县皇冠歌厅大火事件等生产和服务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经济和社会发展波动,充分暴露了我们的供给保障机制不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4)财政收支缺口大,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调整。 1994 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通过划分税权,将税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两大税类进行管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有增无减,很多地方政府的责任与财力出现了严重不对称的局面。2014年,河南财政支出占全国比重为4.7%,居全国第5位;而财政收入仅占3.6%,居全国第9位。近年来河南的财政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收支不匹配的状况愈来愈严重。同时,在需求导向的财政政策引导下,河南财政支出结构中,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以及过多参与市场领域经济运行,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而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财政支出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有些方面出现了保障不足或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文教、卫生和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导致民众可享受的社会福利减少,严重制约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高,进而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和消费水平升级。

3. 开放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供给水平和空间受限

(1)外贸依存度仍然较低,产品和劳务输出能力有限。 近年来,河南对外出口发展迅速,2014年河南进出口总值3944.36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外贸依存度仍然只有11.4%,作为拉动经济中三驾马车之一,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有待于提升。特别是在河南出口结构中,工业品对外贸易一直是河南主要创汇来源,而服务贸易出口创汇非常之少。在河南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的服务产品居多,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是主要的出口创汇项目,而金融、保险、信息技术、通信等新兴领域服务出口极少,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发展滞后。

(2)河南利用FDI调整经济结构的思维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飞速发展。2014年,河南利用FDI达到了149.27亿美元,占全国总量FDI的12.5%。但河南利用FDI结构不合理,FDI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为3.3%︰77.7%︰19.0%,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利用FDI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第一产业利用FDI占比还不到4%,而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这与河南的实际需求不太相符。河南省实际利用FDI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又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FDI 产业投向的不合理,不利于河南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近年来,河南对外直接投资额也有所上升,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15.9亿美元,是2000年的142倍。但这个总量仅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1.29%,与河南占全国GDP5.5%的比重相比差距较大,说明河南“走出去”的步伐比较慢,对外输出能力欠缺。

表8   2014河南FDI(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行业

投资额(万美元)

占投资额比重(%)

农、林、牧、渔业

49428

3.31

  采矿业

25969

1.74

  制造业

1021058

68.4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4299

6.99

  建筑业

7821

0.52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42160

2.8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1293

0.76

  批发和零售业

56035

3.75

  住宿和餐饮业

2810

0.19

  金融业

5918

0.40

  房地产业

105787

7.0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7683

2.5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093

0.6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528

0.5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

0.00

  教育

8

0.0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

0.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798

0.25

注:资料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2、2015

三、基于DEA模型的河南行业效率实证分析

关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DEA模型正是侧重多种投入和产出的相对效率,对代表性行业的规模性和技术性效率进行分析与对比,这有利于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情况,针对性地调整产业供给结构。

1. 建立DEA模型效率评价体系

我们根据可比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指标选择的原则选取以下指标和所需数据。

对于投入指标,本文选择平均从业人员数、资产总计作为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对于产出指标,选择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我们选取2012~2014年河南规上工业企业的数据来分析工业行业平均效率情况,选取2014年河南服务业的数据来分析服务业各行业的效率情况。

表9  河南省行业效率评价指标

 

           

产出指标

工业增加值或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投入指标

从业人员(万人)

资产总计(亿元)

2 .DEA效率测度及评价分析

(1)对河南工业行业效率分析。 从表10看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烟草行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达到了1,生产效率最优,现有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但烟草行业较为特殊,市场化程度与其他行业不可比。其他行业综合技术效率普遍偏低,有20种行业处于平均值以下,说明这些行业对资源和技术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表10   2012~2014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效率整体情况

行      业

2012

2013

2014

均值

排名

烟草制品业

1.000

1.000

1.000

1.000

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621

0.521

0.432

0.525

2

开采辅助活动

0.454

0.559

0.454

0.489

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491

0.496

0.473

0.487

4

非金属矿采选业

0.557

0.433

0.400

0.463

5

家具制造业

0.510

0.410

0.423

0.448

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506

0.391

0.391

0.429

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564

0.247

0.477

0.429

8

金属制品业

0.455

0.425

0.401

0.427

9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0.496

0.401

0.363

0.420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0.430

0.394

0.409

0.411

11

纺织服装服饰业

0.414

0.396

0.421

0.410

12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425

0.410

0.393

0.409

13

食品制造业

0.401

0.395

0.401

0.399

1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30

0.379

0.388

0.399

1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0.428

0.366

0.355

0.383

1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436

0.321

0.379

0.379

17

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

0.415

0.364

0.349

0.376

1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

0.399

0.373

0.323

0.365

19

通用设备制造业

0.346

0.348

0.369

0.354

2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343

0.350

0.363

0.352

21

造纸及纸制品业

0.321

0.352

0.382

0.352

22

纺织业

0.350

0.337

0.337

0.341

23

医药制造业

0.346

0.338

0.336

0.340

2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319

0.338

0.345

0.334

25

仪器仪表制造业

0.282

0.334

0.378

0.331

26

汽车制造业

0.283

0.324

0.341

0.316

27

专用设备制造业

0.301

0.303

0.323

0.309

2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251

0.269

0.299

0.273

2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269

0.262

0.271

0.267

3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270

0.261

0.253

0.261

3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59

0.251

0.246

0.252

32

化学纤维制造业

0.251

0.260

0.218

0.243

3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202

0.238

0.269

0.236

34

其他制造业

0.244

0.220

0.161

0.208

3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194

0.162

0.161

0.172

3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201

0.159

0.145

0.168

37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117

0.189

0.193

0.166

3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159

0.175

0.147

0.160

39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165

0.159

0.147

0.157

40

均值

0.373

0.348

0.348

0.356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将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传统支柱产业、六大高载能行业、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效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成长性制造业、传统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六大高载能行业。综合效率水平高,意味着在既定产出下,技术和要素得到了相对合理的配置,在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下,应当加快对效率相对高的行业扶持力度,释放潜在供给能力。

具体来看,高成长性制造业综合效率最高,且高于行业平均效率(0.356),因而应重点扶持。在高成长性制造业中比重大、综合效率高的行业,应当适度扩大其市场规模,例如食品工业、服装服饰业等;还有一些属于高技术行业,科技含量高、发展迅速、竞争力强,这类行业应当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引进配套的技术,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例如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0.236)最低,而规模效率最高(0.807),这与河南省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以组装、制造为主有关。

传统支柱产业综合效率水平相对较高(0.370),但这些行业发展成熟期已过,行业新技术利用率低,产品层次低,需求也在不断下降,例如冶金和化学工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不高;同时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单纯地加大要素投入并不能提高产出。因此对于传统制造业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加快产业升级,使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要淘汰落后产能,尽快处置“僵尸企业”。

高技术行业综合效率(0.318)偏低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在河南省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其资源转化能力、产业技术能力以及市场化能力相对较弱,发展优势还没有完全凸显,但这些行业未来将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应不断扩大高技术行业规模,同时提升技术水平。

六大高载能行业的综合效率(0.275)最低,这些行业规模效率远高于技术效率,说明这些行业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要素的不断投入,例如煤炭开采和选洗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这些高耗能行业,有一部分也是河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其占用了大量存量资金和资源,但行业效率却非常低,应逐步的缩减行业规模。

表11  2012~2014年河南省不同分类的工业行业效率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行业

综合效率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行业效率均值

高成

长性

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0.237

0.504

0.472

0.385

装备制造业

0.328

0.487

0.674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0.316

0.439

0.740

食品产业

0.541

0.705

0.793

现代家居产业

0.447

0.514

0.870

服装服饰业

0.420

0.441

0.930

传统

支柱

行业

冶金工业

0.346

0.635

0.545

0.370

建材工业

----

---

---

化学工业

0.336

0.470

0.715

轻纺工业

0.378

0.452

0.838

能源工业

0.372

0.449

0.829

高技术产业

医药制造业

0.340

0.350

0.973

0.318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0.365

0.412

0.885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238

0.504

0.47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

---

---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331

0.411

0.804

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

---

---

六大

高载能行业

煤炭开采和选洗业

0.261

0.565

0.463

0.27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52

0.595

0.42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63

1.000

0.39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0.334

0.915

0.36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0.168

0.543

0.313

电力、热力是生产和供应业

0.172

0.499

0.346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2013、2014、2015

(2)对河南省服务业行业效率分析。 2014年河南省服务业综合效率值为0.506,高于工业的综合效率值,相比工业而言,服务业的资源得到了较好的配置和利用,因此,增加服务业在三产之间的比重也将有利于提高河南省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在服务业中,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教育等综合效率值达到1,说明这些生活性服务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高,在不断扩大这些行业的供给外,还要注重向精细化和高端化发展。

传统服务业如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等综合效率低,且规模递减,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产业层次低,因此应当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摒弃陈旧发展模式,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现代服务业如文化、科学研究、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但规模效率处于递增阶段,说明这些行业效率处于起步阶段,优化的空间大,这些行业作为河南省的发展方向,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因而培育和壮大高成长性服务业,推进高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也是符合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的要求。

表12  河南省服务业2014年行业效率及其排名

行  业

综合效率

排名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

1.000

1

1.000

1.000    -

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

1.000

2

1.000

1.00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000

3

1.000

1.000    -

教育

1.000

4

1.000

1.00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0.780

5

1.000

0.780  irs

房地产业

0.544

6

1.000

0.544  drs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423

7

1.000

0.423  irs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

0.313

8

1.000

0.313  drs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292

9

0.535

0.545  irs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207

10

0.298

0.696  irs

建筑业

0.183

11

0.632

0.290  drs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145

12

0.650

0.224  irs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134

13

0.333

0.402  drs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067

14

0.130

0.513  irs

均值

0.506

 

0.756

0.624

注:*irs:规模效率递增,drs:规模效率递减,-:规模效率不变。

原始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

四、“十三五”时期河南供给侧调整建议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河南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有效供给方面,要始终贯彻这五个发展理念,才能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使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

1. 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改善供给结构

实施供给侧改革和调整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行业和产品供给偏多、存量较大、产能过剩,供需不匹配。对于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要素资源是一定的,如何在现有的资源和要素条件下,发挥市场优势,清理无效供给,调整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人力、资源和资金等要素配置比例,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供给侧调整的当务之急。

一是协调三次产业间的结构。首先要继续增加服务业比重。河南省即将迈入工业化后期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总量越来越大,需求层次会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在工业结构中,要逐步提高和民生相关的轻工业比重,逐步降低重工业比重,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的需要。

二是协调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就农业来讲,首先是要升级产能效率。鼓励和探索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效率,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使农业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次是调整产出结构。在保证耕地总体数量不减少、生产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根据市场粮食存量和价格情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促进农业和农民种植效益增加。再次,消化过剩农产品。一方面对过剩产品进行深加工,调整供给产品品种;另一方面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方式,对于过剩的粮食和农产品,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形式,提供给全国贫困地区的6000多万贫困人口。

就工业方面讲,河南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效率相对较低,而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产业效率较高,但是有些产业比重偏小。因此要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如煤炭、钢材、水泥、电解铝等效率较低的“两高一资”产业,一方面要加大其兼并重组力度,剥离不良资产,集中优势产品打开市场空间,将过剩的产能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求对接起来,运用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和渠道,加大区域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优势行业资本富裕特点,加强科技投入,加大基础性研发力度。同时要增加电子信息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规模,加速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进程。

对于三产来讲,一些传统服务业规模效率递减,这就需要把重点放在升级改造的上,提升服务质量;对于金融、互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服务业和趋势性的服务业供给,需要不断提高这些新兴行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增强这些行业整体效率,从而满足区域内外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 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打造中原经济区的升级版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河南一些比较优势积累了过剩产能,已成为拖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负面因素。当前,河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要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产能的过剩是一个相对概念,当前过剩的产能是对于区域内市场来说的。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使中原地区交通便捷,互通有无,有效的带动了区域内的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更是迅速的提升了河南省生产能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河南意味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个扩大版的市场空间,打造中原经济区的升级版,产能过剩将不再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因此,不但要通过招商引资,“娶来中意媳妇”,还要扩大开放,“嫁出去长大的姑娘”。河南既要通过“一带一路”节点优势打开国外市场,输送区域内的产品,又要通过开放战略的实施,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输送区域内的产能。这将为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赢得宝贵的缓冲时间,同时这也和十三五时期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相契合。

3. 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高供给有效性

对于供给侧的改革和调整,最重要的就是在增量上做文章,这是河南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基础和保障。扩大有效供给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有效供给保障机制。一是要严格产品质量标准。作为政府要履行好质量监督责任,指导发布行业认证标准,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实行严格的市场退出体制,引导和鼓励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并积极加入国际质量认证的行列中去。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制定一定行业和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一些优势国有企业或垄断企业要有科研投入标准,提高科技创新力,确保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畅通供给渠道。充分利用河南区位和交通优势,整合区域内外资源,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提高要素流通效率,为区域内企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打造“一带一路”上最为完备的交通和物流节点,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和创业,充分发挥互联网+河南交通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跨境E贸易的优势,跨境贸易不但要进口优质国外产品,还要不断把区域内产品销出去。四要加强信息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分析工具,捕捉市场需求信息,把河南自身优势和新型城镇化、扶贫开发以及中心城市群建设等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五要充分利用河南“一个载体”基础优势。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改变以往招商引资的思路,要增加有效供给,要注重产业和产品质量,过剩产能坚决不要。其次,要利用好“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利用市场导向优势和现代科技优势,使终端产品和市场需求对接起来。

4. 不断改善供给环境,为提升供给能力创造良好空间

供给学派的理论依据就是市场出清,其根本就是要市场去调节和决定经济运行,因此供给侧改革,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基础。首先,政府部门要主动简政放权、放松管制。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对市场采取宽进严管的方式,降低企业进入门槛,注重市场供给质量,形成良好竞争机制。其次,加大改革力度和步伐。加快国企改革,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降低垄断行业或非战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逐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力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业态和新趋势的变化,培育和发展适应“双创”的金融体制和机制,增强资金利用效率;加大土地改革力度,探索适合河南自身特色的土地使用和流转机制,更加高效的利用农村土地,强化河南在农业和农产品上的供给优势。再次,降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税率和采取灵活的税收机制相结合,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5. 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以往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财政政策主要是在需求管理的机制下运作,财政政策对于投资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力度较大。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的变化,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成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财政政策导向做相应调整。一是要改变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扩大财政支出对于消费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逐步减少盈利性的投资支出和政府“三公经费”支出,扩大用于民众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打消民众消费的顾虑。要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供给,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打造共享经济。二是配合国企改革和市场改革,进行政策托底,保障改革顺利进展。国企在河南经济社会中的比重较大,国企改革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也关系国企在岗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相应的过渡性的财政支持政策,对涉及到的利益群体进行适当保障和托底,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三是适度赤字的财政政策。供给侧改革离不开税收环境的支持。在采取降低税率的政策时,短期内财政收入势必减少,那么政府需要适度增加财政赤字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财政支出的需要。地方政府可根据财政赤字情况,适度扩大政府赤字规模,增加短期内财政支出来源。

河南将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活动
         本报讯(记者 沈剑奇)随着60秒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为巩固新时代中巴友谊贡献河南力量
        本报讯(记者 陈小平)12月9日,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