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德国人的文化救赎

01.02.2016  12:24

在一所德国小镇的中学校园里,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解独裁统治的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独裁统治在当代社会还有没有可能发生?学生们对此都嗤之以鼻。接下来,这位老师和他们班上的学生们做了一个模拟独裁政治的实验,他给这个班级组织取名叫“浪潮”,引导学生们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穿同款的服装。短短三天之后,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对自己的组织确立了高度认同,他们团结、亢奋而激进,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被视为异类。随着“浪潮”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们甚至自发占据了学校的某运动场地,禁止非“浪潮”成员进入。

在第五天同其他班级的一次群体斗殴中,历史老师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把全班学生召集到礼堂中,宣布实验的结束和组织的解散,并点明这一周以来他们所作所为之恐怖。然而为时已晚,一名狂热的学生因“信仰”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

这是德国电影《浪潮》讲述的故事,导演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学校试验,向观众们阐述了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及危害,影片将大众被集权主义和排外主义蛊惑后的激进、亢奋、麻木一一呈现,影片戛然而止的一刻,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正如影片所影射的内容,法西斯统治时期的德国是所有德国人不愿提及的黑暗历史,纳粹元首希特勒的独裁统治更是让全世界人民都深受其害。一个原本勤劳、聪慧的民族为何发动骇人听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群原本善良、理性的人如何犯下屠杀近600万犹太人这种惨绝人寰的罪行,劣迹斑斑的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又是如何蛊惑众人心甘情愿地追随他,这其中有太多值得研究之处。若想深入研究纳粹德国这段黑暗历史,必须要阅读一部有着“集权者的圣经”之称的希特勒自传作品——《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解禁

1923年,希特勒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以叛国罪被捕并判监5年,最终他只蹲了9个月监狱就被释放了。监禁期间,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州的监狱里写了《我的奋斗》——这部被视为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纲领的书。书中详尽地讲述了希特勒的生活经历及其世界观,该书共分上下两节,希特勒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工会与政党、世界观、东方政策的理解逐章节阐述,最核心的思想为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和反共主义。纳粹统治期间,这本书炙手可热,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套,截至1939年,希特勒的这本书被译成11种语言,全球销量达520万册。在整个法西斯内部,这本书被当作“圣经”传阅,书中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号的极端思想也指引着二战战犯们犯下累累罪行。

这本书有多么的臭名昭著,请听历史学家诺曼·卡曾斯对此书的评论:《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字,使125人丧失了生命;每一页,使4700人丧失了生命;每一章,使120万人丧失了生命!

在过去的70年,《我的奋斗》的版权归属者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一直禁止该书的出版,因此该书一直是出版市场上公开意义的禁书。然而根据德国版权法,今年1月1日起,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70年版权过期,成为“公共领域”图书,第三方无须获得许可即可出版。1月8日,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编辑的新版《我的奋斗》已经上市销售,这是研究者耗时3年编辑的评论版,由众多历史学家增加了3500条权威注释,史学家在其中说明了出版该书的初衷,即为了提醒后人勿忘历史,并引以为戒。书中批注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历史事件背景和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此书约有2000页,售价59欧元。出版方声称不到两天该书便销售一空,陆续收到的订单已经过万。

然而这一行为在德国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有连锁书店表示不会在店面摆售此书,仅接受订购。部分犹太团体对出版行为予以强烈批判,称不仅是为了照顾受害者情绪,更害怕书中宣扬的极端种族主义会助长欧洲的排外势力。

同时,也有很多人支持该书的再版,德国联邦教育部长约翰娜·万卡甚至要求在中学课堂上用评论版《我的奋斗》当教材。万卡说,评论版旨在“协助史政学科的教育,因此有关内容写得深入浅出”。而一些犹太团体同样表示欢迎出版注释版本,认为此举对了解纳粹大屠杀极为重要。

批判地阅读

记者有幸第一时间阅读了再版的《我的奋斗》一书,并参加了主持编撰工作的学者克里斯蒂安·哈特曼斯的推介会。他说,撰写这本批注版的《我的奋斗》耗费了研究希特勒本人及二战史学者们的很大精力,书中批注包含了写作背景的介绍、对书中观点的批驳以及对不计其数文法错误的披露。德国史学界和文学界普遍认为,《我的奋斗》原作,无论理论水平,还是逻辑性,都十分粗俗浅显。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书作为希特勒宣传其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工具,深深影响着二战前所有的德国年轻人,是法西斯主义理论最集中的体现,是研究希特勒反动思想的必读之物。“让人通过阅读此书,了解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并引以为戒,是我们再版此书的主要目的。因此《我的奋斗》再版,是一次批判性质的出版。”哈特曼斯在推介会上解释道。

我的奋斗》上半部分“奋斗的回顾”通过讲述希特勒早年间的生活经历来阐述希特勒个人法西斯思想的建立过程及背景,下半部分“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则更加直白地将希特勒挑唆民族仇恨、妄图征服世界的野心表现出来。

希特勒在书中首先宣扬极端民族主义,把他口中的正统雅利安人种美化成“人类历史唯一的创造者”,告诉德国青年不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气馁,“怯懦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生存的。”书中称犹太人是德国社会的害群之马,必须要剔除他们,并向人们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书中写道,“只有两种世界观在同一条件下斗争的时候,始能用坚决而严酷的武力来决定胜负,而胜利将属于武力所拥护的一方”。为此,书中极尽所能地抹黑犹太人把持商界和政界,掠夺本属于雅利安人的财富,助长对犹太人的仇视情绪,并通过优胜劣汰的理论消弭民众心中的恻隐之情。

其次,此书用尽一切手段玷污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与共产主义运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希特勒污蔑马克思主义是“犹太人创立的玩弄大众的工具”,挑唆工人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工会的不作为,通过玩弄文字游戏进行矛盾转移。这与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有关,希特勒深知他要想在德国社会树立威信,宣传他的集权思想,就必须将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信念的知识分子作为敌人在民众中宣传,转借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工人党”(即纳粹党)增色添彩。

通过专家批注的提醒,在阅读再版《我的奋斗》过程中还会发现,书中处处体现出希特勒美化集权统治,反对民主政府的个人意愿。比如原文写道:现在建立的议会不过是玩弄大众的政治团体,决策必须要由少数精英领袖来掌控。并称,1918年德国打倒了封建君主统治,把军队和政权交给腐朽的政党,反而让这个国家更加容易任人宰割,因此国家的权威必须建立在“政权管控武力”的基础之上。希特勒因此妄言,“旧德意志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铁血而英明的君主,以及忠诚的士兵。”露出一副典型的军国主义者嘴脸。

在书的最后几章,希特勒残暴的本性和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他发动战争的狐狸尾巴已经藏不住了。他向民众重申了德意志民族一直是受迫害者,企图借此美化侵略战争。书中不止一次暗示东方广袤的苏联和欧洲大陆的法国都是德国要“拯救”和“复仇”的对象。

新版《我的奋斗》编委将希特勒在原版书中的歪理邪说进行了一一批驳,并分析其每个段落的写作背景和心路历程,十分有助于读者理解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体系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又怎样通过偷换概念和避重就轻对自己的极端思想进行写作宣传,以加强文章的煽动性。可以说本书是通过对希特勒本人不同时期画出准确的心理画像,分析其行为外因和动机。比如希特勒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宣传的作用,称一个好的政治家一定是一个好的演说家,根本目的是给他本人歌功颂德。

以史为镜

反观当下德国社会,对历史的反思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德国人民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敢于直视战争,勇于反思认错的态度也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肯定。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这本再版书籍在德国社会备受争议,因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决不允许一丁点的有传播法西斯主义嫌疑的行为发生,他们心中的救赎远未结束。

德国人从书中吸取的直接教训是从政人士的诚信最为重要,绝不能容忍出现如希特勒一样靠谎言上位的政治人物来迷惑大众。因此二战后德国政坛要求官员必须是道德模范,不许有任何品德瑕疵。2011年,德国防部长古藤贝格因被曝其博士论文造假而被迫辞职。2012年,德国总统武尔夫因其在担任州长时隐瞒一笔贷款而辞职。作为政界人物,哪怕是一个小小谎言,或是隐瞒一个微不足道的事实,一旦被揭露也意味着政治生命的完结。

德国当初之所以对难民打开大门,并成为欧洲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大概也是因为德国人深知,作为一个曾经在极端民族主义道路上跑偏的国家,他们有理由做得更多。

如今,德国同法国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双引擎”关系紧密,德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引领着欧盟的发展,从二战后欧共体的建立到当今有着28个成员国欧盟的兴盛,常年分崩离析的欧洲大陆在和平共处的道路上前行。没有征服,只有合作。

回想《我的奋斗》一书,字里行间中表达的观点是如此的荒谬,却又如此的可怕。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勇于面对历史,才有希望创造未来。黑暗的法西斯统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人心中永久地种下一粒愧疚的种子,因此,再版《我的奋斗》正是德国人反思历史,结出的一朵文化救赎之花蕾,为了前人的赎罪,为了后人的反思,为了其他仍饱受民族主义思想压迫地区的觉醒,也为了本文最开始的情景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