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健骨”夯实农业基础

08.05.2014  18:45

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长卷正在河南徐徐展开。

    这幅长卷的起点是如此亮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连续创出历史新高;它的指向是如此辉煌——基础设施完备、机械装备精良、服务体系健全、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新型农业现代化,如同一支新时代的田园牧歌,令人神往。

    如果说过去的小农生产是“小米加步枪”,那么,新型农业现代化将把我们引入焕然一新的“飞机大炮”时代。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连年的旱涝交加,把河南脆弱的农业基础暴露个“底朝天”。

    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介绍,由于投入不足,我省有近3000万亩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649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情况严重,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足,用水保障率仅48%,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大体上有40亿斤。

    基础设施薄弱,水旱灾害交替,至今仍然是我省农业生产的硬伤。

    专家们曾算过一笔账,同样500公顷土地,原始农业只能养活50人,传统农业养活1000人,现代农业可以养活5000人。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农业科技的充分运用,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是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飞跃最为重要的因素。

    “以农业促发展”是《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该报告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中国家设定了农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其中,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排在了首位。对于刚刚迈上新型农业现代化征程的我省来说,夯实农业基础刻不容缓。

    “现代农业是基础设施完善的农业,是现代工业装备的农业,是现代科技支撑的农业。”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围绕这一目标,我省将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使农业基础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他说,到2015年,我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每个县(市、区)都将建成1~2个万亩高产示范方。

    用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

    土豆积压、山药积压,姜大幅降价……最近一段时间,这样的消息充斥媒体。联想到这几年的“蒜你狠”、“豆你玩”,过山车一样的农副产品价格让人瞠目结舌。

    在大市场面前,分散的农户难免茫然失措,在市场的迅速变动中往往遭受很大损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说,这反映出农产品流通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农业效率低,很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农民都有成熟的合作组织,可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日本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协组织。

    舞钢市武功乡农民焦俊山种了1500亩梨树,以前常常为产品销路而焦头烂额。舞钢市打造的“科技信息超市”开通之后,他的产品远销郑州、武汉、上海等城市,成了远近闻名的“黄梨王”。通过“科技信息超市”,该市农户每年销售农产品15.6亿元,受益群众达18万人次。

    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将为我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但总体而言,我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农业技术、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缺乏,亟待加强与完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

    这对我省羽翼未丰、亟待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而言,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对于举步迈入新型农业现代化之门的农业和农民,也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端。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在浚县小河镇,张跃民是出了名的能人。通过农业科技培训,他掌握了先进的养猪技术,是当地的养猪大户;他善于科学种田,种植出来的无公害蔬菜一收获就被高价抢购。他说:“光知道下死力气,什么时候也成不了新型农民。”

    但这样的新型农民,在我省明显数量偏低。农村人口素质不高,严重限制着农业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的普及,科学种田与养殖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严重限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后认为,要充分发挥现代投入要素的作用,必须有两个重要条件:相配套的农业制度、相配套的新型农民。

    新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装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更包括农民的现代化。提升农民素质,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河南正面临着一个绝佳的机遇。当前,中国已经告别了廉价劳动力富余时代。河南农村劳动力丰富,各级政府在劳动力技能培训上一定要舍得花钱,下大力气培育高素质、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

    我省已迈出了培育新型农民的坚实步伐:省农业厅启动实施了全省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行动,到2020年,全省将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培训职业农民25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企业家15万人,农民学历教育10万人。

    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图景:几千万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将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基地,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新型农业现代化也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这一天,已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