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张进:从马背上成长的小战士到共和国师长

24.08.2015  13:44

 

老人正在题字

张进老人敬军礼

中原网讯(记者 殷海涛) 最初当兵时,张进因为年纪小被战士们称为“小毛倌”,而南征北战十几载之后,他已是共和国的师长。在五台山,白求恩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倔脾气的老头子”;在百团大战,他救助了两名日本小女孩,其中一个女孩长大后曾6次回到中国进行探望和反思,这个人就是美穗子。

马背上的小战士

1938年1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五支队来到河北行唐县的一个村庄,队伍中学生军穿着统一的服装,会唱歌,十分神气。

当时十五六岁的张进被他们唱的《松花江上》这首歌感染了,毅然参军。

一开始,张进因为年纪小,只能当勤务兵。由于部队要打游击,经常转移,小张进就跟着后勤部,用马驮着生活用品周转于各地,他因为小经常骑在马背上,被战士们称为“小毛倌”。

1938年3月,5支队奉命在河北涞源县二道河伏击日军,这是日军的一支运输队,有300多人。

这场战斗打了一上午,5支队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不过,部队伤亡也很大,张进的总队长纪亭榭受伤被送往五台山救治,他也跟随马夫一起去了五台山。

白求恩是个倔老头子

张进告诉记者,在五台山呆了不久,晋察冀军区就来了个外国人,他驻扎在五台山脚下的军区总医院。“这个人就是白求恩,我们后勤部负责给他打扫卫生、烧开水,后来还辅助做一些医用的夹板。

在15岁的张进看来,白求恩爱发脾气,说的话他也听不懂。白求恩刚待了七八天,说要去五台山上游览一下。张进就跟工作组一起,准备他的吃和住,他在山上住了三四天。张进还记得白求恩拍过他的头,说:“你这小鬼,挺好。

几个月后,总队长纪亭榭伤愈,他们离开了五台山,张进升为青年干事。

白求恩简介: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逝世。

张进老人

救助日本小孩美穗子

1940年的百团大战,张进跟随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杨成武与日军作战。8月,三团受命攻打井陉县煤矿,张进随一连围攻车站东北山上的碉堡。

敌人被包围后,张进奉命对日军的炮楼进行喊话,在战友的掩护下,他冒着炮火来到炮楼前方50米一处隐蔽地,用刚学的几句日语展开喊话攻势,要求炮楼内的30名日本鬼子缴械投降。

喊话结束后,按照团长指令,张进带领3名战士护送被我军在死人堆中救出的两名小女孩到军区总部,这两名女孩都是日本人,一名1岁左右,一名五六岁。

这件事我记忆最深刻,护送途中1岁的日本小女时她孩哭闹不止,路途中我请求一名处于哺乳期的农妇帮助,当时这名农妇不理解我为何帮助日本人,经过我的耐心劝说和讲解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这名农妇才同意喂了几口奶。”可惜的是,1岁的小女孩最终未能成活。

张进说,后来这两个孩子被部队派人交给了石家庄的日本据点,小一点的女孩因为受伤最后死了,大一点的女孩后来被送回了日本,她回国后起名叫美穗子。

张进老人回忆,美穗子30多岁后再次回到中国,要求到井陉县回去看一下她的出生地,并向中国道歉。“她还派人到干休所来看望过我。

张进当时还专门写了一段顺口溜,让委托人送给美惠子:“日寇野蛮又张狂,三光政策烧杀抢;百团大战克井陉,救出日本小姑娘;司令(杨成武)指示做保护,聂总(聂荣臻)写信交日方;30年胜利结硕果,两位姑娘在何方;美惠子访华谢恩情,中日友好建桥梁。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进继续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建国后,张进第一次回老家河北行唐县时,已经是营长职务,后来又官至师长。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张老在河南省军区干休所休养,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题下“勇当革命勇士”的字句,这句话正是他戎马生涯的写照。

编辑:殷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