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张晓晖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17.11.2016  15:35

11月11日晚,河南省最美教师,母亲助学金创始人,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张晓晖在外语学院北楼三厅为学院师生做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他从“那山,那人,那些故事—— 一起聊聊公益”的主题入手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十年来从事公益助学活动的心路历程。外语学院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黄鑫主持。

张晓晖老师以“为什么要做公益以及公益到底是什么样一件事儿”引入主题,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他创办母亲助学金的初衷及名称的由来。

当时我在报纸上看到因为有的贫困生没有写感谢信,那些资助人就不再帮助他们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所以我就想发起这样一个不求回报的活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命名为母亲助学金,因为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张晓晖笑着说道。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我说这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并不是为了别人的赞赏而去做,就像我喜欢打羽毛球一样,做公益对我来说也是我的兴趣爱好。

接着,张晓晖老师又从14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母亲助学金的情况。

母亲助学金从2016年12月6日发起至今,曾先后33次前往南召山区,3次前往兰考助学,1次前往云南金平山进行资助,期间共筹集善款140余万元,物资50余万元,帮助了贫困大中小学生多达2000余人。

除此之外,母亲助学金开展的关爱失独老人活动也已近7年,他们将继续与社区合作,深化对老人孤寂晚年的关心和照顾。

为了不让山区的孩子失望,坚守资助人捐款100%给贫困生的原则,整整10年,张晓晖不仅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母亲助学金,而且个人积蓄补贴母亲助学金的数额也达到了20余万元。

然而,张晓晖老师说,他们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最难的还是面对别人的质疑和不信任。但是,面对这一切,张晓晖却一笑置之甚至对那些资助人表示了理解。

最后,张晓晖结合自己在做公益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向大家阐述了人为什么要做公益以及做公益的意义,并鼓励大家可以积极的投身公益,多关心家人和朋友,做一个有善心有善举的人。

这次讲座是外语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讲座让广大师生近距离的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更加真切的感受公益的影响,认识公益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张晓晖老师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的投身公益,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