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一弓病逝 作品被评开“反思文学”先河
河南省著名作家张一弓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9日下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1岁。张一弓是河南省获得全国文学大奖最多的作家,曾任河南省作协主席,被誉为“代表着河南文学的一个时代”。
张一弓的父亲张长弓原是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母亲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他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熏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到《河南大众报》和《河南日报》任记者、编辑长达30年。张一弓一直关注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写过30多篇、共计150多万字的表现河南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1979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通过描写信阳某地一个普通农村党员李铜钟在大饥荒年代为民请命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浮夸风给农民带来的悲剧。《收获》编辑部在大量群众来稿中发现了这部作品后,发表于1980年的《收获》第一期,在读者中和文学界引起轰动,将其视为“反思文学”的代表作,称李铜钟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后来在著名作家巴金的力推下,《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还获得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的一等奖,也成为张一弓的成名作。
之后,张一弓的《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先后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退休后的张一弓又焕发了文学创作的第二次青春,接连创作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阅读姨父》、第一部纪实散文集《飘逝的岁月》。其中,《远去的驿站》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提名奖,《阅读姨父》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张一弓晚年深受慢阻肺病的折磨,呼吸量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右眼又近乎失明,但他坚持与病魔搏斗,在2012年77岁时还推出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少林美佛陀》。
获悉张一弓去世,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用一段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一个作家终其一生,能为世人创造几个鲜明、难忘的文学形象实属不易。张一弓做到了。就此而言,他是幸福的。一弓已远行,他的率真、诚朴、对人生胸无块垒的微笑,将伴随他的那些人物,长久地活在读者心中!”作为张一弓的南阳老乡,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以“一张强劲文学之弓射出的闪亮鸣镝飞到了尽头,灿烂的文学豫军之星陨落了,他的轨迹深深锲刻为一个时代的年轮”表示哀悼。
去年刚刚夺得茅盾文学奖的河南作家李佩甫曾与张一弓共事多年,在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他说:张一弓的创作成就非常大,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可以说开了“反思文学”的先河。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学事业,他的文学道路可谓坎坷却不改初心,直到70多岁的时候还在创作,这种精神尤其令人敬佩。张一弓的去世是河南文学界、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愿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