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别搞形式主义

29.05.2015  11:25

某地举办一场国学开笔礼,过了预定时间却迟迟不开场,炎炎夏日让孩子们身着不透气的汉服坐地等候。问负责人,答曰:“电视台记者在路上,他们不来,咱这活动就不能开始。”这位负责人的话貌似也有“道理”:电视台记者不来就不能录像,观众尤其是领导可能就看不到新闻视频,好像连带着活动也失去了意义。

办开笔礼,是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儒家礼乐文化的魅力。“电视记者不来就不开始”脱离了活动本意,难免让人感觉有作秀的嫌疑。类似形式主义的情况在各地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不在少数。有的地方热衷于建国学阅览室,配发的书籍千篇一律,内容高深莫测;有的名义上搞传统文化讲座,听众却多为有意组织的系统内职工;有的干脆拿本地历史文化人物“开刀”,排话剧、舞剧、歌剧,不注重文艺作品本身思想内涵,只想着赶时髦、拿大奖。

避免上述情况,首先要弄清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简要而言,“这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民族根基与人的灵魂能通过几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活动来塑造吗?开笔礼也好,拜师礼也好,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非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撷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那种一股脑照搬古代礼乐形式的东西,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