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热入郑+煤改气 热源更清洁用暖更舒心

18.11.2015  08:35

煤改气前,脏兮兮的锅炉房车间

煤改气后,清洁的锅炉房车间

核心提示

十二五”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可以说,“十二五”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五年,是省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是郑州民生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五年,是在郑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必将留下痕迹的五年。

五年的发展和变化,生活其中的市民有切身的感受,参与建设的人们有鲜活的记录,专家和社会各界也会有各自独到的观察、评价和建议。即日起,郑州报业集团所属《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手机报及数十个“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集群联合推出“我看十二五 郑州这五年”大型系列报道,我们把头版和重要版面留给普通市民,留给生产和建设一线的劳动者,留给为郑州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留给关心郑州、支持郑州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倾听他们最真实、最动人的讲述,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话里话外感受他们的喜悦和激动,感受郑州五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各位读者的参与,如果你有关于郑州建设发展的难忘故事、精彩图片,如果你对郑州未来的模样有着美好期许、展望以及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文字、图片、视频、动漫,都可以发送给我们,我们将认真梳理后予以刊播,期待着与你们一起共同记录城市成长的脚步,共同感受城市变化的律动。

中原网讯(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华 王军方 文/图) 严寒的冬季,家里的暖气热热的,对许多市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但是很多北方城市,一到供暖季,雾霾就加重。雾霾和供暖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既要温暖又要蓝天,这几年,郑州市开始大力引热入郑、把燃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并对黄标车进行治理,为防治大气污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讲述·市民

引热入郑”让我圆了暖气梦

□淮河路外贸家属院居民 李长春

我们这个家属院只有3栋楼,一直没有暖气,居民们申请了多次,接到的答复都是:热源不足,暂时无法解决。去年我们又一次申请,热力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新密裕中电厂“引热入郑”工程正在建设,建好后热源问题就能解决了。热力公司去年接受了我们小区的申请,当年我住的3号楼供暖设施就安装完毕,11月15日如期用上了暖气,今年我已是第二年享受暖气生活了。其余的楼今年上半年也装好了供暖设施,今年也都正常供暖了。

我听说,“引热入郑”工程用的是电厂发电剩余的热量,不用额外烧煤,这多好啊。

讲述·一线员工

煤改气”让锅炉房变得窗明几净

□东明路燃气锅炉房车间副主任 张志华

东明路锅炉房2013年进行“煤改气”改造,当年建成,当年投用,给我们这些车间工人工作、生活都带来彻底的改变。以前烧燃煤锅炉时,车间里外落得都是煤灰,每天下班不洗澡没法出门,脸上都是黑乎乎的一片。因为粉尘大,小区里的住户冬天不敢开窗户。

自从完成改烧天然气后,锅炉房完全变了模样。现在里外窗明几净,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里整洁得像汽车4S店。现在锅炉房用的是最先进的燃料器,烟囱里出来的都是水蒸气,污染物排放量几乎为零。

讲述·机关干部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常态化推进

□市环保局局长 潘冰

截至目前,我市已办理黄标车注销登记6.9万辆,查处闯限行黄标车2.8万辆次;11座储油库、678座加油站、615辆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

我市组织百人党政代表团到石家庄市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工作差距,把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向深化、细化、常态化推进。

市环保局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等9位国内知名专家作为咨询组成员,推动我市科学防治、精细防治、精准防治,和中国环科院、中组部千人计划特别防治小组等专业团队开展合作,对我市大气治理源解析、机动车尾气治理、应急预案修订、冬防方案编制等工作召开论证会,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同时,积极开展PM2.5源解析工作,基本摸清我市大气污染物的构成成分和比例,初步掌握我市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建设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年底前可建成投入使用,能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市环保局与气象局建立合作机制,建立了环境气象条件和污染形势日会商制度,出台了《市区不利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监测异常数据响应办法》、管控措施和程序,坚持每天会商,研究分析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及时启动管控措施。

■专家点评

引热入郑

降低了市区污染物排放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 张瑞芹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在冬季供暖以及平时的耗能,都会加重城市的能源负荷和污染物的排放负荷,而热电联产项目是净化除尘率较高的生产方式,集中生产最节能环保。引热入郑项目,减少了市区内燃煤的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管道铺设价格昂贵,引热的范围如果能覆盖到全市最好,也能提高城市的档次。

天然气是一次能源中最清洁的能源,在引热入郑的热源不能满足全市供暖的需要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对降低城市污染物的排放是有益处的。

网友看报道 点赞大发展

@油门踩到底:在东区上班,常常路过七里河,东风渠,感觉变化确实大,水灵郑州,美!

@没事儿来两枚:生态水系关键在治理,看看哪个河流有污染,重罚。

我们期待你的讲述、展示和分享。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电话:0371-96678

郑州晚报官微:

zhengzhouwanbao

郑州晚报官博:

http://weibo.com/zzwanbao

中原网:

www.zynews.com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