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出台稳增长促转型28条新举措

24.07.2014  12:10

      正如一场长跑比赛到了半程,运动员要根据自身身体状态和赛场形势,实时调整步幅步速和竞技策略一样,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到了年中,也要依据外部形势和遇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才能在后续发展中持续领先、占据主动。7月17日,我市出台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惠民生保持经济“好中求快”发展的28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为全市下半年发展“鼓足劲”、“加满油”。       今年上半年,尽管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居全省前列,但经济增长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警醒。为落实近期省委、省政府对经济运行工作的新要求,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6月初,我市组织发改、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所征集的各方意见,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28条措施,从加大对企业扶持服务力度、保持投资和项目建设快速增长、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精准发力”,为实现“好中求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这28条措施中,有对省委、省政府最新决策部署的迅速落实——为全面落实6月份出台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市提出,要抓紧制定出台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支持措施,加快推进开封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入驻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的服务业项目,除中央、省有关规定外,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费用。充分发挥1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设立1000万元的开封市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促进电子商务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       有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具体举措——措施提出,中央和省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市级原则上不再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不得利用“红头文件”设定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我市还将建立重大事项联审联办制度,实行审批材料联审、审批信息共享,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100%实行并联、协同审批。       有对群众、企业反映强烈问题的积极回应——针对社会各界反较多的发展环境问题,我市决定大力开展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一个警务室,有一套工作台账,辖区民警有一本走访记录,打击一批典型案件。对封门堵路、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问题,由当地公安机关一名领导带队,迅速到达事发现场,及时进行处理。       有对过去已取得良好效果政策的延续深化——我市将把《关于支持重点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原定暂行一年)再延续一年,发挥1000万元产销对接专项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伏、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去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我市将继续开展重点产业大招商活动和“对外开放提升年”活动,由10名市级领导任组长,突出招引龙头项目和知名品牌,力争引进市外资金较上年增长21%,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       有服务企业发展、释放市场活力的“微刺激”手段——开封市提出,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微企业,严格执行所得税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设立市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及特色商业区建设专项奖补资金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设立10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改善服务环境等;加强企业上市培训,加快“新三板”挂牌步伐,力争今年1~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28条新措施一发布,就引发了我市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他们表示,这些措施既立足当前实际,做到了拿来就能用,又着眼长远,有利于培育发展后劲;既做足了服务的加法,又用好了放权的减法,激发了市场活力,对于开封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好中求快”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