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22.08.2014  12: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我们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清醒认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当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基本是个共性问题,中国更为突出。在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和谐统一、同步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生态与文明兴衰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生态与文明兴衰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古至今,人类文明都源于生态适中的地域,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消亡毁灭,皆因环境恶化所致。如今,我国也有许多地方“因污致贫”、“因污返贫”,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人民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守住生态红线,不可越雷池半步,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绿色革命”。

  要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习近平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还朴实、形象地把二者的关系比喻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去年9月7日,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用十分精彩和精辟的语言表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现实中,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我们有些地方仍在不择手段地制造“生态伤痛”。前不久,媒体上披露的青海自然保护区,竟然划出约5%的自然保护区让位于煤炭开采,闻名遐迩的陕西大秦岭近年也遭到前所未有的野蛮开发和生态破坏,我国湿地面积也因不断非法开发占用而明显“瘦身”……各种类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可谓五花八门、屡禁不止。追及根源就是官员执政理念“有病”和“盲目决策”造成的失误。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坚决破除“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社会要前进,雾霾除不尽”的偏激错误观念,更不可以牺牲绿水青山的沉痛资源代价,来换取“短期经济”发展的行为再现。否则,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同步抓起,实现共赢,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要坚决反对简单地以GDP增长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综合考评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增加考核权重。一句话,生态指标不达标,一票否决。而且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