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念之变答“提质”之卷 ——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 商丘观摩侧记
在百城“提质”中,该如何统筹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破解用地、资金、老城改造等发展难题?8月12日上午,由省长陈润儿带队,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观摩团一行来到商丘,看商丘如何“答题”。
蔡河的变化
观摩团首站来到宋城公园。蔡河从该公园流过,这也是陈润儿第三次来蔡河“看水”。
商丘市有“九河三湖”,过去这些河、湖长期没有截污纳管,大都是黑臭水体。蔡河就曾经是这么一条“臭河”。
去年10月,陈润儿在商丘调研时,专门到宋城公园暗访,还未走近河边,就闻到臭气。看到蔡河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陈润儿对商丘市提出了批评。
今年5月,陈润儿调研商丘时再“访”蔡河。这时的商丘已经开始在全域进行中水排放和回收利用的综合整治,蔡河治理也初见成效,基本没有了刺鼻的气味。
这次省长三“访”蔡河,欣慰地看到水里不时有小鱼游动。他叮嘱当地负责人,下一步要多种植水生植物,增加自净能力,通过全市水系的综合整治、互联互通,让蔡河的水质更清,让水真正流起来、动起来。
蔡河的变化背后,是商丘市委、市政府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就在去年上半年,该市还因为环境治理不力,被环保部公开约谈。知耻而后勇,新年第一天,商丘市打响了城区河道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第一枪”。
实践证明,只要理念转变、下定决心,困扰商丘发展多年的黑臭水体难题也能破解。观摩中,观摩团先后经过了运河、宋河、忠民河……切实感受到了水污染治理带来的“水清、岸绿、景美”之变。讲解员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在环保部通报的全国近700个城市排名中,商丘连续两个月进入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前10名。水润商丘,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拆”出来的提质
在商丘,观摩团感受到了当地棚户区改造的“力度”。
商丘建成区有城中村和棚户区500多个。一方面是群众迫切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一方面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正在建设中的商都公园,以前遍布城中村和棚户区,房屋低矮破旧,周边污水横流,功能配套缺失,居民生活极不方便。
“我们采取政府规划引导、社会资本运作的模式,实施高起点规划、整街区改造、新业态植入多管齐下,不仅实现了和谐拆迁、解决了资金难题,还有望实现功能完善、环境提升、群众受益、多方共赢的目标。”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
以这一理念为引领,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商丘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观摩团来到商丘古城东湖片区棚改及安置房一期工程观摩。这里的居民已经搬迁到一河之隔的安置区,由于推行整体安置、整街坊搬迁,居民不仅实现了和原来一样“推窗见湖”,而且邻居还是老邻居,“留住了乡愁”、改善了环境,百姓满意度大为提升。
“截至7月底,商丘市中心城区共政策融资到位资金281亿元,完成棚户区拆迁225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率为59.5%,腾出各类建设用地5万余亩,为商丘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积蓄了后劲。”当地负责人介绍说,同时,商丘的棚户区改造还消化了23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商品房,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治尘与发展的“双赢”
棚户区改造工地多,建筑垃圾多,但商丘的大气污染监测指标不升反降,从去年的全省倒数变为今年的“名列前茅”。秘诀何在?
环卫人员向观摩团现场演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新型环保渣土车。这种有着车盖的渣土车实行“数码发动、自动启盖”,能够很好地密闭车上渣土,实现“无尘”运输,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申请了相关专利。
“这么一个小细节,折射出商丘市治理扬尘的决心和创新思维。”陈润儿说,商丘市拆迁点不少,污染源不少,却下决心实现了主干道的“以克论净”、每平方米灰尘不超过5克,次干道每平方米灰尘不超过10克,很不容易。不仅如此,商丘市还实现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双赢局面的取得,靠的是理念转变,靠的也是苦干、实干。
两天半的观摩,一路走来,看到所观摩市县不少领导都担任项目一线的指挥长,大家切实感受到,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不仅是建设的“提质”,也锻炼了干部、锤炼了作风。
陈润儿风趣地说,这次各省辖市市长、有关县市的负责人冒着酷暑参加观摩,不仅补了身体之“钙”,也补了精神之“钙”。希望大家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加奋发作为、更加务实重干,把这一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抓得更实更好。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建才,副省长徐光参加观摩。(记者 屈芳 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