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制定《黄河保护法》、让绿色金融助力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古老河流,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河南的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从立法、行政管辖、金融支持等角度建言献策,热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1】九省区联动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因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沿黄九省的共同努力。
“建议进一步深化沿黄九省区合作机制,融合中原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联动协同规划沿黄生态廊道、文化景观和文化长廊,突出黄河文化中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宇建议,构建沿黄九省(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机制,支持全国大型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优化完善黄河流域金融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搭建行业性合作平台,如成立黄河流域中小银行联盟。
“应当在目前行政管理、流域管理和河长制管理三元并存监管模式中,将流域管理机构,即黄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凸显出来,黄河九省区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马珺说,该流域管理委员会承担水利、防洪、生态保护等多事权统一职能,行政管理机构和河长统一配合流域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2】立法先行
2019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长江保护法》呼之欲出。相比之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水资源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制定黄河流域相关保护法律,依法保护黄河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遏制生态退化,保障黄河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审计厅厅长汪中山看来,制定《黄河保护法》,既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需要。因此,他建议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尽快启动立法程序,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沿黄各省、自治区立法机构和有关部门参与起草。
据悉,根据现有的涉水法律规范,黄河流域立法监管体制采取行政管理、流域管理和河长制管理三元并存的监管模式,其中行政管理又涉及水利、国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诸多部门,如何理顺黄河流域的监管体制,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九龙治水绩效不彰、治理成本高昂等弊病,是黄河流域立法应当协调的问题。
对此马珺建议,长江流域立法采用的是单项法模式,即命名为《长江保护法》。黄河流域立法不仅仅要解决黄河严峻的生态保护问题,还要以黄河水资源为抓手解决沿黄老百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不平衡等经济问题。因此,只有流域综合管理法的模式才能承载协同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的宏大目标。
【关键词3】金融助力
金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和润滑剂,将在统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创新和整体脱贫等发展目标中,发挥重要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窦荣兴建议,设立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因地制宜构建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看,基金可定位于支持流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滩区迁建、扶贫搬迁、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多种社会资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生态农业培育的全方位金融支持。
2020年3月1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印发《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文件提出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绿色金融、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等。
“绿色金融能够实现市场负外部性的内部化,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缓解黄河流域资源环境制约,是保护修复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建议,绿色金融还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有助于提高其自身声誉和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
王天宇说,可以鼓励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丰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产品,创新设计以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为载体的绿色金融产品,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关键词4】城市争先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郑州作为黄河沿线规模体量最大的一个城市,作为黄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应当率先行动、扛起使命,着力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为整个流域做出示范提供支撑,让郑州沿黄城市的发展特征充分彰显出来,让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在郑州充分展示出来,让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应具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充分塑造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市长刘宛康说,洛阳聚焦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聚焦成为带动河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面实施治水兴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行动。
“在发展定位上,开封市确定了打造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的‘三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市长高建军表示,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将开封市谋划的国家悬河文化展示区、全国治黄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基地、黄河文化研究院等项目上升到国家层面,加强黄河文化相关产业培育与就业创业帮扶,支持相关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大集聚’实现‘大疏解’,引导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适度降低生态敏感区和粮食安全保障区的人口规模和密度。”高新才说,可以引导每个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定位,遵循生活空间宜居、生产空间集约、生态空间秀美的要求,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和路径,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系统优化。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贾永标 文 朱哲 摄影)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