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延津县开启重残托养模式破解因残致贫难题

25.10.2017  19:40
  一人重度残疾,全家失去“造血功能”,是很多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家里有一个重度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那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可能要被拖垮,“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如今在延津县,随着扶贫助残集中托养中心的试点建设,这个难题正在得到逐步破解。 10月19日,记者走进运转近两个月的延津县石婆固镇扶贫助残集中托养中心。“我残疾20多年都是娘家嫂子照顾我,我愧对她,感谢政府把我送到这里,让我这辈子还享受到了‘宾馆标准间’的住宿待遇,每天还有人专门照顾我。”石婆固镇南秦庄肢体二级残疾建档立卡贫困户秦梅叶高兴地说。同样感到高兴的还有石婆固镇南秦庄贫困户马景花,她“一对一”照顾秦梅叶,每月有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延津县位邱乡扶贫助残集中托养中心内,62岁的护工杨水妮照顾二级脑梗后遗症建档立卡贫困户姜振兴生活起居,享受着单间待遇。护工杨水妮还有一个身份,她是姜振兴的妻子。杨水妮老人两个儿子都是精神病患者,丈夫姜振兴两年前患脑梗后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靠杨水妮一个人照顾。如今儿子在政府帮扶下免费住进了精神病医院,杨水妮老人还以“护工”的形式被中心招聘,不仅全天候照顾丈夫,还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像杨水妮家这样,因为家庭成员患有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无法就业、全家失去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不在少数。据悉,延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3万人,其中,贫困残疾人有1630人,全县因残致贫的人数在6000人左右,占贫困人口的近1/2。 为了解决生活不能自理或家庭无力照顾的重度残疾人的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延津县在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及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试点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延津县专门制订方案,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在王楼镇、石婆固镇、东屯镇、丰庄镇、马庄乡、位邱乡等七个 乡镇建立了扶贫助残集中托养中心,使每一名托养对象不出中心就可以享受到生活保障和医疗康复等待遇。 为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早日脱贫,今年8月2日,延津县出台了《扶贫助残集中托养实施办法》,决定逐步在全县12个乡(镇)辖区内各建成一所扶贫助残托养中心,将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纳入集中托养范围。8月25日,延津县首批7个重症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建成投运,44个贫困重症残疾人作为第一批受助人正式入住,不用掏一分钱,就能享受“宾馆标准间”的住宿条件,还有受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日常护理。 延津县委书记祁文华说,重症残疾人托养并非“拍脑袋工程”,而是延津县经过长期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辨证施治”得出的良方,一招可有多效:能让家人从繁重的日常护理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有条件、有机会获得一份收入,可使贫困家庭早日脱贫;护理人员大多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政府为其发放工资,购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重度残疾人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为推动“托养模式”快速推进,两个月的时间,延津县已投入340余万元用于各托养中心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预计将拿出财政资金近2100万元用于托养中心运营,以后还将酌情追加投入,所有入托人员“生老病死一管到底”。 祁文华说:“托养中心的建成投运只是破解因病致贫问题的开始,今后,如何管理好托养中心将成为工作的重点。一个好的制度如何保持其旺盛生命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孙玮    李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