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共建绿色家园

20.03.2015  15:17

      本报讯 记者王钰 蔡鸿 实习记者常峻 寇建宗报道 3月19日,中国纪念2015年“国际森林日”植树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绿色家园”。来自驻华使领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全国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大兴区政府及各部门的机关干部和群众代表等约300人共栽植银杏、栾树、油松等约1500株。

        全国绿化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彭有冬,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伯希·米希卡出席纪念仪式并参加植树劳动,刘东生主持仪式。

        张永利在纪念仪式上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强调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同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目标和主要行动。中国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一手抓森林保护,一手抓植树造林,2011年-2014年,全国每年完成造林600万公顷以上。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84.27亿吨。

        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森林资源连续30多年持续增长,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张永利说,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应对气候变化。认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强森林保护,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保护红线,依法严格保护各类林业资源;大力推进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全面深化林业改革,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着力加强林业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林,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林克庆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北京城乡绿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9平方米。但是,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不断加剧,首都绿化美化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北京市将积极响应联合国和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的号召,继续加大绿化美化、植树造林的力度,动员、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行动中来。

        伯希·米希卡说,森林和树木提供了清洁的空气和水,承载和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并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屏障,地球上的生命因为有了森林和树木才得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30多年前开始义务植树,促进了森林资源恢复和发展,提高了公众对植树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粮农组织愿意支持中国实现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携手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而努力。

        本次“国际森林日”植树纪念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首都绿化委员会主办,并与国家林业局司局长义务植树活动、大兴区义务植树活动一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