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创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06.2014  13:18
      经过6年的小麦高产创建,适合焦作生态的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应运而生。这是一场技术革命,是旧传统与新技术的更新。

      当农民们在困惑中享受到新技术的好处时,旧传统迅速被新技术替代,焦作小麦高产创建便顺风顺水,突破全国纪录也接踵而来。

      自古以来,焦作小麦生产素有精耕细作传统,这也是焦作小麦高产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周口、商丘急需专业农技人员,省政府有关部门指定从焦作抽调,因焦作抽调人数尚缺130人,经请示批准,由农民顶替前往两地传授小麦种植技术,当年,周口、商丘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当地人夸焦作农民个个都是技术员。

      焦作传统的小麦管理技术在农民心中已根深蒂固,新技术要替代传统方法还要经实践检验。这个工作甚难,可再难也挡不住广大农技人员的宣传发动。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接受新技术在焦作农户中间已蔚然成风。

      被称为“拼命三郞”的焦作农技站站长王万泉说:“气候在变,生态在变,传统的管理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小麦高产种植,只有创新才能夺取新高。”

      一份资料显示,焦作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分三个实施部分: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二是推广集成技术,三是强化应变管理。

      在焦作,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很快,小麦种植总选最优品种应用于小麦生产。去年,焦作万亩示范片主推“豫麦49—198”、“矮抗58”和“周麦”系列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占创建示范田面积的85.2%。

      推广集成技术是焦作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的关键一环,他们将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增产潜力,成为小麦高产创建的“助推器”。

      2009年冬,天寒地冻,气温很低,冬春又连续干旱,致使全市整体苗情质量“受损”,影响小麦产量。焦作市农业局紧急应对,改往年春节后管理为春节前管理,改过去常规管理为分类指导,改往年重管起身节为重管返青、根外施肥,改过去后期重浇灌浆水为提前浇孕穗扬花水。这样一变,使灾害年变成了丰产年。

      2011年,麦播期间连阴雨,焦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农技人员因地因苗制定对策,指导农民应急管理,效果显著。

      应变栽培技术成了焦作小麦高产创建的保证,无论天气怎样变化和虫害威胁,焦作适时应变措施都能一一化解。

      焦作市农业局局长王国建这样说:“粮食保安全,应变是责任,责任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