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季度鄢陵县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有序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2014年,随着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采取多种途径和扶持政策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基本情况
鄢陵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劳务输出多的农业大县,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县共有13个乡(镇、区),2013年全县总人口 65.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7.13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3万人,女性农村劳动力约6万人。到一季度末止,全县返乡农民工累计达到 2.2万人,目前已就业1.7万人,约有4千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根据劳动部门统计,今年全县共有5万多人外出务工。
二、解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主要措施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包括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本着为企业排忧,为群众解难,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第一抓手,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探索,大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1、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
1—3月全县依托劳动局创业培训共培训3期每期60人共180人,技能扶贫培训130人,承接产业转移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培训共311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批农民工包括农村女性劳动力掌握了实用技术,进入了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积极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为拓宽就业渠道,指导农民工就业,劳动部门积极加强与外省市县企业的联系,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在就业服务市场及电视等媒体上发布,基本保障了劳动力能顺利就业。在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的同时,有一部分进入了全县招商引资创办的企业或本县创立的企业及加工点,实现就近转移安置就业,如掁德医疗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有600多 名女性员工均是本县的劳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待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多,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低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素质低也制约了其向城市的转移。在农业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只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很低,这些劳动力因为无文化、无知识、无技术,导致无法从事高技能、高工资的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体力的,甚至是无保障的工作。全县约有90%以上的务工人员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体力和简单的手工劳动。比如家政服务、环境卫生、建筑行业等农民工居多。当前,劳动力市场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难度增大,因此劳动者素质低已成为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又一个“瓶颈”。从全县来看,劳动力人数接近全县农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现有的劳动力中,通过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有组织、有计划转移仅占少部分,还有大量劳动力需要有组织的转移。现在广大农村除了搞完春耕生产外,季节性富余的劳动力很多,今后需要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转移的压力会更大。全县农村人口占比重大,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教育事业更是落后,多数贫困人口受教育的年限都很低。根据统计,全县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5年,大多数只达到初中文化程度,其中农村中壮年劳动力文化程度更低一些。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给劳动力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扶贫培训的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2、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对新事物认识不到位,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难开展。长期以来,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已经习惯了,或与亲戚一起外出,或三朋四友一起外出,或独自外出,但都是外出干苦力,干低技术工种,搞搬运或搞建筑。不但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而且工资水平低、没有保障。但很多农民已经习惯,反而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和劳务输出有一定的顾虑,认为政府组织的不可靠,或存在盈利的可能,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国家新的形势下,对农村扶贫政策的改变要么不知道,要么不理解,没有长远的眼光,认为不培训反正能找到工作,而且也一样有较高的收入,根本不去计较劳动成本和有的工作对生命健康的危害。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加上以前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农民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搞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更是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3、经费短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现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力度大,但由于这项工作的时间跨度、地域跨度都比较长,从宣传发动、培训对象的筛选、确定到培训阶段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事情,培训的成本很高,转移输出的难度更大,但培训经费却十分紧张。
四、几点建议
针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补助标准,延长培训时间。要让文化素质本身低下的农民学会一项技术,培训的时间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因此,建议根据参加培训人员文化程度,专业不同确定培训的时间和补助标准。
二是要扩大培训面。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对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应当扩大到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所有农民(包括非贫困户劳动力)。
三是要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维权服务,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积极做好就业指导服务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但增加了全县农民的收入,缓减了就业的压力,同时,不少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在输出地受到了各式各样的培训,他们的技术水平、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思想观念也不断的更新。
因此,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但可以实现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再分配,改变劳动力与其它资本结合的比例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农民的各种观念和意识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得在县内消除城乡差别和全面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