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2013年畜禽规模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12.05.2014  19:36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和河南省统计局《关于开展2013年畜禽规模养殖户(场、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的通知》(豫统文〔2013〕145号)文件精神,及时掌握新乡市畜牧业规模养殖变化情况,新乡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联合新乡市畜牧局开展了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情况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调查标准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包括新乡市所辖范围内所有的规模养殖户(场、单位)。

      调查标准:截止到2013年11月10日,猪存栏100头及以上;奶牛或肉牛存栏50头及以上;山羊或绵羊存栏30只及以上;蛋鸡(鸭)或肉鸡(鸭)存栏2000只及以上标准的规模养殖户(场、单位)。

      二、畜禽规模养殖呈现结构性变化,生猪、家禽仍是主流

      2013年,新乡市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克服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冲击家禽业、生猪价格震荡等不利因素,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截止2013年11月10日,新乡市畜禽规模养殖户(场、单位)达17031个,同比增加251个,增长1.5%。其中,养猪户9698个,占养殖户总数量比重56.9%,同比增加274个,增长2.9%;养牛户591个,占3.5%,同比减少14个,下降2.3%;养羊户2675个,占15.7%,同比增加144个,增长5.7%;养禽户4068个,占23.9%,减少151个,同比下降3.6%。 生猪和家禽是新乡市畜牧业规模养殖的主力军,规模养殖户数量占畜禽养殖户总数量的80.8%。

      三、猪、牛、羊、禽养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生猪养殖规模化数量增加明显,发展后劲较足

      生猪是新乡市传统优势饲养品种。近几年随着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对项目支持力度的加大,生猪养殖积极性较高,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增加明显,生产发展后劲较足。

  1、生猪规模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养殖规模来看,生猪存栏超过万头的养殖场有11个,同比增加2个,增长22.2%;5001-10000头的养殖场有23个,同比增加3个,增长15.0%;1001-5000头的养殖场有268个,同比减少41个,下降13.3%;501-1000头的养殖场有684个,同比增加12个,增长1.8%;100-500头的养殖场有8514个,同比增加239个,增长2.9%。呈现“两头翘、中间凹”的态势。达到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加明显,这也为生猪生产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存栏数据看,规模以上养殖场的生猪存栏为337.43万头,同比增加17.63万头,增长5.5%。生猪存栏数据增加明显,也为下一步生猪出栏以及发挥生猪规模养殖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四县(市)引领了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方向

  调查显示,新乡市生猪达到规模以上的养殖户(场、单位)达8514个,同比增加239个,增长2.9%。生猪在猪牛羊禽中规模化养殖比重由去年的56.1%提高到56.9%,规模化养殖比重继续加大。其中:辉县、原阳、卫辉、封丘四县(市)尤为突出,规模以上生猪养殖户(场、单位)分别达到2712、1513、1390、1136个。四县总计生猪规模养殖数量达6751个,同比增加188个,增长2.9%,占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数量的79.2%。生猪规模养殖已绝大部分分布在四县(市)范围内,四县(市)引领了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推动了新乡市生猪产业的大发展。

  3、能繁母猪数量稳步增加,生猪生产后劲强劲

  近几年,各县(市、区)组织成立畜牧养殖协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增强养殖场户的凝聚力和组织化程度,使新乡市生猪生产在整体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保持稳步增长。调查显示,规模以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为37.98万头,同比增加1.2万头,增长3.2%。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的增加为下一阶段生猪存出栏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生猪生产表现出后劲强劲的发展趋势。

  4、政策扶持、项目拉动,促进了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省、市加大了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2012年以来,新乡市结合本地畜牧主导产业,以畜产品加工和畜牧养殖龙头企业为主体,确立涉及奶业、生猪、肉禽三个方面的5个畜牧产业化集群。涉及到生猪产业方面的分别为辉县市生猪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卫辉市生猪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延津县生猪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进一步推动了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生猪规模养殖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实施的优惠政策扶持,也体现了规模养殖户能熟悉掌握生猪生产规律,正确发挥市场杠杆作用。2013年上半年,受全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过剩以及饲料价格上涨等直接因素影响,生猪生产一度陷入低谷,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进入下半年之后,生猪价格逐步攀升,持续到2013年10月份,生猪价格增势较为明显,养殖效益逐步显现,补栏积极性也迅速增加。从近几年生猪生产情况来看,生猪生产基本上有一个轮回周期,规模养殖户对市场的把握也有一套自己的经济体系,他们坚定自己的养殖信心,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使养殖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二)羊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增势较为明显

  从调查结果来看,羊规模养殖户(场、单位)有2675个,占养殖户总数量比重为15.7%,同比增加144个,增长5.7%。通过认真落实菜篮子“以奖代补”及世行贷款项目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冬闲田地种草养畜工作,肉羊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同步增加。截至2013年底,新乡市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户已达到818个。目前,我市活羊市场价格24元/公斤,同比上涨10%;羊肉价格63元/公斤,同比上涨34.8%。出栏一只肉羊纯利润约300元左右,采用自繁自养模式饲养效益将更加明显。预计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人民膳食结构的调整,羊肉需求量及价格会进一步的增加,进而推动新乡市肉羊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规模化肉牛养殖户数量略减,存出栏数量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1月10日,新乡市肉牛规模以上养殖户(场、单位)有387户,占养殖户总数量比重2.3%,同比减少11个,下降2.8%。肉牛存栏数量达到7.2万头,同比增加2000头,增长2.8%;肉牛出栏数量达到8.4万头,同比增加2300头,增长2.8%。50-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有168个,同比减少27个,下降13.8%;101-500头的养殖场有198个,同比增加17个,增长9.4%;501-1000头的养殖场有20个,同比减少1个,下降4.8%;1000头以上养殖场有1个,同比持平。目前肉牛育肥场,以购买体重150公斤的架子牛为主,每公斤40元,购牛款需6000元,12个月育肥550公斤,需要草料费5274元,人工费、水电费、资产折旧费等需919元,每头育成牛共需投入12193元。按目前活牛均价每公斤24元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13200元,盈利1003元。若购买150公斤以上大架子牛育肥,因购牛成本过大,将出现亏损状态。

      (四)奶牛养殖户数量减少,牛奶产量下滑较为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1月10日,新乡市奶牛养殖户(场、单位)有184个,占养殖户总数量比重为1.1%,同比减少15个,下降7.5%;奶牛存栏量5.0万头,同比增加1000头,增长2.0%%;牛奶产量1.39亿吨,同比减少0.12亿吨,下降7.9%。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奶牛养殖等方面的鼓励资金虽然有,但是大部分给予了一些大企业和规模化养殖牧场,并没有真正落在奶农身上。部分乳制品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不愿向散户收奶,即使收奶,价格压得也很低;再加上近几年国内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在此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奶农退出这个行业。

      (五)H7N9禽流感等不利因素冲击禽蛋养殖业,蛋鸡养殖规模缩小产量下滑

      1、蛋鸡市场行情分析:2013年,受“速成鸡”事件和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家禽产业持续低迷。鸡蛋价格在2013年年初处于9.8元/公斤的高价位高盈利状态,之后一路下跌,至4月底最低谷价格在7元/公斤左右,与蛋鸡养殖成本价格基本持平,之后持续上涨,至去年春节前后达到8.2元/公斤,之后略微下降,到目前为8.00元/公斤,除去7元/公斤的生产成本,每公斤鸡蛋盈利1.0元左右。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1月10日,蛋鸡规模养殖户(场、单位)有2274个,同比减少100个,下降4.2%;蛋鸡存栏达1594.89万只,同比减少25.19万只,下降1.6%;蛋鸡出栏达477.64万只,同比减少33.08万只,下降6.5%。鸡蛋产量达1.64亿吨,同比减少0.21亿吨,下降11.4%。

      2、肉鸡市场行情分析:随着H7N9禽流感等不利影响事件日益淡化,加之各级各部门宣传引导以及畜牧兽医部门严格监管,肉鸡市场消费信心逐渐恢复,产业发展也恢复增长,养殖效益逐渐回升。去年,我市肉鸡最低谷时4.2元/公斤,据调研,目前规模场肉鸡出栏价格8.2元/公斤,处于保本生产状态。商品代肉雏鸡销售价也由去年最低1.2元/只,逐渐恢复到目前的2.0元/只,肉鸡养殖正逐渐复苏。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1月10日,肉鸡规模养殖户(场、单位)有1623个,同比增加8个,增长0.5%;肉鸡存栏达1206.54万只,同比减少10.3万只,下降0.8%;肉鸡出栏达3682.81万只,同比增加83.31万只,增长2.3%。

      3、鸭规模养殖户同样受到H7N9禽流感影响,也出现规模缩小减产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1月10日,新乡市蛋鸭规模养殖户(场、单位)有118个,同比减少59个,下降33.3%,蛋鸭存栏达90.69万只,同比增加4.1万只,增长4.7%;蛋鸭出栏达33.16万只,同比减少11.76万只,下降26.2%;鸭蛋产量达630.93万吨,同比减少290.88万吨,下降31.6%;肉鸭规模养殖户(场、单位)有82个,同比减少8个,下降8.9%;肉鸭存栏达40.63万只,同比增加0.8万只,增长2.0%;肉鸭出栏达121.87万只,同比减少3.08万只,下降2.5%。

      四、应对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的措施建议

  (一)强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把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作为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基础环节来抓,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机遇,强力推进,加快发展。按照“三进三退(即退出庭院,退出村庄,退出散养;进入田园、进入小区、进入规模化养殖)”的原则,对现有的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蛋鸡存栏5000只、奶牛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饲草饲料区相对分离,管理规范。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要从选址要求、产业布局、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技术支撑等方面严格把关,力争建成起点高、规模大、管理规范、生态环保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集群建设

  2012年以来,新乡市结合本地畜牧主导产业,以畜产品加工和畜牧养殖龙头企业为主体,确立涉及奶业、生猪、肉禽三个方面的5个畜牧产业化集群,分别为原阳县奶制品产业化集群、辉县市生猪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卫辉市生猪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延津县生猪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和封丘县肉鸡及肉制品产业化集群。目前,已经河南省认定的畜牧业产业化集群有辉县市新北大北农生猪产业化集群,经新乡市认定的畜牧业产业化集群有原阳县福源奶业产业化集群、新乡县熊熊禽肉制品产业化集群、卫辉市好运农牧产业化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必将对当地养殖业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今后几年,要继续发挥畜牧部门业务优势,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结合本地产业优势、长远战略进行分析论证,探索与其他行业相融合的集群发展模式,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合理建议,完善好集群规划,细化规划方案,提高可操作性,夯实畜牧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基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

      (三)积极发展生态养殖

  积极宣传引导养殖企业开展畜牧环保设施建设,在《新乡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新乡市畜牧局关于开展“千场百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把推进畜牧养殖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统一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要求各县(市)、区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坚持发展畜牧业与保护环境相统一,推进养殖-沼气、种养结合,多级沉淀、干湿分离粪污处理等模式,实行产业发展生态化,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四)千方百计稳定种猪、种鸡生产

  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石,是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基本保障。为保证新乡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稳定健康发展,多年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新乡市相关部门采取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实行赴企业检查和提交材料审核相结合方式,对每个种畜禽场严格监督管理,督促其合法经营,目前新乡市种畜禽场30家,其中一级种猪场1家,二级种猪场21家,父母代种禽场3家,种公猪站4家,种羊场1个,生产经营秩序良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36万头、提供种蛋3400万枚、提供种猪精液25万头份、提供优质种羊1400只,为新乡市畜禽良种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省以上资金项目,在符合项目建设规范的前提下,重点向种畜禽养殖企业倾斜,优先扶持种猪、种鸡养殖企业建设,为下步畜牧业发展打下基础。

      (五)科学发展牛、羊规模养殖

      近年来,随着肉类消费的快速增长及健康饮食理念的逐步深入,长期看,猪肉的消费会有所下降,牛羊肉消费结构比例将呈迅速增长趋势。因此,做好合理的科学市场分析,科学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业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对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牛肉平均价格在每公斤35元以上,羊肉价格平均达到每公斤40元左右,并且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上涨态势日益明显,牛羊肉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