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焦作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

05.02.2015  11:05

2014年,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政策作用下,焦作市消费品市场保持“新常态”平稳增长。但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形势下,特别是受相关联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居后、网络销售持续分流、物价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省位次居后,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55.2亿元,增长12.2%,居全省第17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 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主导作用增强

批发和零售业作为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龙头,其主导作用日益增强。2014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9.7亿元,同比增长12.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6%,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5.6%。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5亿元,同比增长11.3%,低于批零行业增速1.1个百分点。

附:2014年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分行业增速(%)图

(二)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

城市消费品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有效地集聚、引导和扩大了消费需求的实现,城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城镇市场零售额447.6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比乡村高1.3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其对整个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

(三)从规模看,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发展

近年来,焦作市继续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较快发展。1-12月份,全市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56.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3%,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4.8%。

(四)从消费分类看,占比大的汽车类、石油类商品销售强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焦作市汽车销售在经历了前几年快速发展后增速回落的态势后,今年又重拾升势,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汽车类完成零售额51.6亿元,同比增长19.0%。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44.4亿元,同比增长14.7%。这两类与汽车有关的产品共实现零售额96.0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43.3%,有力地拉动了全市限上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五)从政策因素看,住宿餐饮业增速回落

今年以来,全市住宿餐饮业单位主动适应国家政策性规定、倡导节俭风尚等消费环境变化,各级采取多种有力措施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公务、商务接待活动;在文明就餐理念倡导下,居民消费更趋理性和节俭,点餐更倾向于经济、实惠、适量的原则。餐饮业尤其是高端餐饮消费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5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二、制约当前消费品市场的因素

在焦作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一)限上单位数较少,成为制约零售额增长的瓶颈

限额以上企业是引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力军,其数量的多少及经营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快慢。2014年,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单位326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264家,住宿餐饮业62家。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限额以单位总数已达到291家。经过5年来的发展,全市限上单位仅增长了35家。目前,全市限额以单位总数仅占全省 (全省限上法人单位9756家)的3.3%。

(二)农村消费市场规模较小,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

农村商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商业基础设施落后等,导致农村流通市场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焦作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在农村的分布不足十分之一。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消费环境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2014年,全市乡村市场零售总额107.6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4%,同比增长11.2%,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相关评估指标位次居后影响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按照省统计局《2014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管一级”评审办法》,省局采用6项相关经济指标,对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确定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位次。6项相关经济指标分别为:

——批发零售业增值税增长速度(权重28)

——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增长速度(权重20)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速度(权重17)

——房产交易契税增幅(权重10)

——车辆购置税增幅(权重12)

——消费性贷款增幅(权重13)

从评估指标看,1-12月份,焦作市6项相关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分别为: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增长20.9%,居全省第17位;批发零售业增值税增长-12.4%,居全省第15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5%,居全省第15位;第三产业交易契税增长-44.1%,居全省第15位;车辆购置税增长6.6%,居全省第13位;住宿餐饮业税收增长速度为-6.4%,居全省第4位。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值税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12.7个百分点,与全省最高增幅周口市(12.6%)相差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交易契税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5%)17.6个百分点,与全省最高增幅三门峡市(19.4%)相差63.5个百分点;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9%)12个百分点,与全省最高增幅周口市(58.9%)相差38个百分点。相关指标不支撑,直接影响焦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数据认定。

2014 年1-12月份焦作市六项评估指标增幅(%)

 

部门相关指标

批发零售业增值税增长速度

住宿餐饮业税收增长速度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速度

第三产业交易契税增幅

车辆购置税增幅

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增幅

28

20

17

10

12

13

增幅

增幅

增幅

增幅

增幅

增幅

全省

0.3

-15.7

8.2

-26.5

17.2

32.9

焦作市

-12.4

-6.4

5.5

-44.1

6.6

20.9

位次

15

4

15

15

13

17

  (四)网购分流、购买力外流影响扩大 

一是网上购物分流本地消费。近年来,网上购物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分流了相当部分消费群体。由于网络销售具备价格低廉、足不出户、搜索面广等一系列特点,对传统的进店铺销售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焦作市缺乏品牌网购平台近年来,导致相当一部分消费需求的分流。二是购买力外流分流本地消费。焦作市作为非消费品生产地和商品集散地,有些商品的品种、价格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家用汽车、家具、装修材料等耐用消费品,商家多从郑州等地进货,需要附加运输等各种费用,再加上本地销售商有限,造成商品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优惠的价格和便利的交通,吸引焦作市消费者到郑州、洛阳、新乡等商品生产地或商品集散地购物,从而导致焦作市购买力外流。

(五)物价上涨,导致居民即期消费压力加大

1-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1.8%,其中食品类增长3.5%,衣着类上涨3.0%,鲜蛋增长14.9%。从短期看,商品价格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上的消费增长较快。但从长期看,商品价格特别是直接关系民生的衣、食类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影响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担。在收入预期没有较快增长的前提下,中低收入家庭会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多措并举,努力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吸引一批上规模、有市场的大型企业入驻焦作市。二是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共同加强对限上企业的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状况,加强对限上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随时掌握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三是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就业收纳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要大力支持现有的限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鼓励不断发展壮大的限下企业向限上企业发展迈进;要从政策上引导规模较大的个体户向限上企业升级转变,增加商品流通领域限额以上企业数。四是要加大税收监管力度,杜绝全市批零和住餐企业、个体户偷税、漏税情况发生,提高全市整体税收收入水平。

(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挖掘乡村消费潜力

一是继续推进乡村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连锁公司将经营地域向农村地区延伸,完善面向农村的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市场购物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要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做实做大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释放乡村购买力。

(三)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的商品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推进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业,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城乡居民扩大商品消费;三是积极发展本地的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使消费品市场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加强对旅游景区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同进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宣传、推介焦作市的地产品和特产,促进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四)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才有扎实的根基。特别是在当前住房、教育、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要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必须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确保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社会总体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五)加快住宿餐饮企业转型进程

面对住宿餐饮行业整体低迷的局面,企业应在转型上下功夫。积极改变经营方式,逐渐向大众化餐饮,节日性消费转型。经营重心更加向家庭,个人和工薪阶层为主。同时企业在遭遇用工荒,资金困难时,严把质量关,保证菜品质量,以物美价廉,优质服务来吸引和留住每一位顾客。另外企业积极拓展销售途径,通过参加网上团购、外卖等活动增加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