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丰县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11.03.2015  10:31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狠抓“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一、三次产业并举推动经济稳中有进

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前三季度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6、4.5和3.4个百分点,在五县两区中居第五位。

2014年经济(GDP)运行的特点

(一)第一产业稳步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7%,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长3.4%,林业增长16.2%,牧业增长6.2%,渔业增长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0.3%。

(二)第二产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势头缓中有增。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5.7亿元,同比增长17%,对GDP的贡献率为81.8%,拉动GDP增长1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10.7亿元,同比增长17.1%,对GDP的贡献率为79.2%,拉动GDP增长10.6个百分点。支撑清丰县第二产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规模以上工业的较快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18.9%,比2013年放缓1.7个百分点。近几年,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增速缓中有增,形成了常态化的经济增长点,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同年增长9.7%,高出2014年全年目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1.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6个百分点。增幅居五县两区第二位,同比提升4个位次。

但总体上看,从2013年以来清丰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14年分别比2011年、2012年回落1.4、0.3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4年全县经济较2013年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清丰县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结果。

二、 经济(GDP)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经济运行来看,GDP增速在全市五县两区排到了第五位,位次依然不高,影响GDP增幅靠后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第一产业占比较高,而第三产业处于长期占比较低劣势。2014年,清丰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1.5:61.2: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3个百分点。五县两区中除南乐县第一产业占比高于清丰外,其他5个县(市)均低于清丰,五县两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南乐县21.8%、清丰县21.5%、高新区17.6%、濮阳县13%、台前县11.4%、范县11%、华龙区4.1%。第三产业五县两区中除濮阳县第三产业占比低于清丰外,其他5个县(市)均高于清丰,五县两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华龙区47.9%、台前县25.9%、高新区23.9%、范县20.5%、南乐县18.3%、清丰县17.3%、濮阳县15.1%。一产占比过高,而三产占比较低,说明清丰产业结构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较为缓慢,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在不断加大。

(二)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全县工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入库项目少,现有工业发展不突出是主因。从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4亿元,同比增长18.9%,同比放缓1.7个百分点,增幅五县两区居第六位,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3.1%,同比放缓3.5个百分点,增幅居五县两区居第五位;工业对全县经济拉动作用逐步减弱,清丰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初期和城镇化加速期,经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率不高等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爬坡过坎,攻坚转型任务非常艰难。

(三)服务业发展空间亟待扩展,高成长服务业空间有限。 近年来,清丰县第三产业增长滞缓,五县两区排位靠后。一是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仍显不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有3家,不能涵盖服务业20个行业,在全市最少。从2014年数据看,由于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亏损企业较多,部分服务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清丰县服务业特色不突出,缺乏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高成长服务业发展空间受限 2014年8月份,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河南2020年构建形成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提出 九大高成长服务业: 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旅游、文化、科教、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这些高成长服务业在清丰几乎没有优势可言,清丰服务业发展空间亟待扩展。

三、保持2015年经济平稳增长的建议

(一)抓住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主线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保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产。一是建议培育发展现代工业。抓住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历史机遇,积极引进辐射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突出强化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二是扩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扶持高成长服务企业发展;尽快提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二)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突出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全面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出台扶持服务业,特别是高成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高成长服务企业起步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空间。二是强力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单拐红色革命老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把清丰县的旅游业做大做强。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五是充分挖掘第三产业有关行业、部门经济发展潜力,提升科教、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服务行业发展空间。

建议县政府加大对部门工作协调力度,尽快出台鼓励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县服务业全面发展,尽快理顺新常态下服务业发展的风向标。

总之,全县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清丰实际,主动适应并融入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清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