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美好生活新答卷 ——2017年河南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综述

20.01.2018  11:21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医疗、就业、教育、社保、环境……每个词背后所隐含的内容,浓缩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解决了大病补充医保、城镇就业、困难帮扶等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中原父老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份书写美好生活的答卷,折射的是省委省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

   保基本补短板

  回应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2016年11月9日,省委省政府面向社会征集2017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自2005年开始,我省已经连续12年将选择权交给群众,请全省人民建言民生实事,并列出群众关注度最高、利益关联最密切的民生实事,作出力争全部完成的公开承诺。

  2017年,河南民生指标稳中有升,亮点频现。

  就业好于预期。2017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144.21万人,完成任务的131.1%。收入保持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669.78元、8742.84元,分别增长8.4%和8.7%,跑赢GDP和CPI。消费热度攀升。2017年前11个月,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63.1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省在经济发展可持续、财力可支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财力支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2017年,我省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7.3%,事关民生的各项事业成绩显著,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这一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860万困难群众信息进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数据库,70.76万人次享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这一年,我省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先后两次提高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由不低于2960元提高至不低于3210元,增幅达8.4%;

  这一年,我省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多,累计达到224天,超出年度目标24天,比上年增加28天;

  ……

  一枝一叶总关情。我省各地各部门把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作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兜底线惠民生

  顺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期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破解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更是河南人民的热切期盼。

  社保体系日益健全、“两项筛查”免费开展、贫困地区“全面改薄”……2017年我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都是结合我省民生领域实际情况层层遴选出来的。

  有的是兜保障民生之“”,解了群众的难。

  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留胄村村务公开栏里,张贴着全村低保对象的名单,68岁的村民王妹云和48岁患有脑瘤的大儿子王志安名列其中。“俺和儿子‘吃’低保,发到手的钱年年增加。现在俺家又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享受到更多的扶贫好政策。”王妹云说。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董辉说:“我省充分发挥低保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农村居民每人每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3210元,全省400多万城乡低保对象脱贫越来越有底气。

  有的是救人民群众之“”,排了群众的忧。

  来自临颍县的困难群众小尚患有白血病,2017年住院累计花费46.4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至封顶线15万元,大病医疗保险报销18.44万元,大病补充保险报销8.82万元,报销合计42.26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1.06%。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省社会保障局局长郑子健说:“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平均提高了10.89个百分点,进一步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看病负担。

  有的是提公共服务之“”,暖了群众的心。

  静心、调音、练习……邓州市文渠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跟着音乐老师一起学唱歌、听名曲。“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这得益于我省‘全面改薄’的推进实施。”该校校长姚会峰感触深刻。

  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说:“我省连续三年将‘全面改薄’列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仅2017年就为贫困地区的7822所学校分别建设了校舍、室外运动场并配备了教学设备,惠及178.9万名中小学生。

  兜住民生底线,民众的尊严感油然而生。省委、省政府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精做准,民生事项不再“打捆”,而是一桩桩、一件件落到实处。

   建机制增福祉

  严格遵循“可考核、可追责”的原则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关注度高,不能“一个方子治百病”,必须“十个手指弹钢琴”,扎实推进实施。

  细化工作方案,坚持“一事一策”,逐级分解到位,确保每个对象、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没有遗漏空缺;

  严格责任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抓,绝不能出现“上热下冷”或“只踩油门不挂挡”的情况;

  加强资金保障,尽管我省公共财力比较薄弱,但无论出现多大困难,也要确保十件实事的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不能打折扣、不能留缺口;

  健全考核机制,我省专门出台了《2017年度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办法》,一项项对账对标,逐一盘点,以考核促落实,以落实促实效。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每件都明确了主要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各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向媒体、向社会、向群众公开作出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我们确保完成2017年全省优良天数实现200天以上的目标任务。”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主任、省环保厅厅长李和平说。

  “全省范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孕产妇和新生儿都可以进行预防出生缺陷免费筛查,费用将由财政分担。”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省妇联主席郜秀菊说。

  “冬季清洁取暖任务要在供暖期之前完成,让老百姓既能感受到温暖,又能看得见蓝天。”省发改委副主任王红说。

  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一笔笔民生投入到位、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全省上下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做好2018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继续书写美好生活的新答卷。(记者 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