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文化创多个全国第一

30.03.2016  13:21

3月29日,省社会科学院发布《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系统总结了我省2015年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报告还分析了2016年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2015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搞好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馆246个,公共图书馆157个,公共文化馆205个,公共美术馆6个,乡镇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2322个;初步完成了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实现了省、市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区)、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卓有成效。2015年,济源市成功获得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至此,我省已有郑州、洛阳、济源3个城市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

文化活动与赛事精彩纷呈

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原文化大舞台”等演出活动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红红火火。

2015年的大型赛事,主要有首届河南青年戏剧节、第六届黄河戏剧奖大赛、少儿文化艺术节、河南省第十二届“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第七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河南省第六届合唱节等,这些赛事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参赛作品质量上,都比以往有较大提升。

2015年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被评为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郑州杂技团的《单手顶》获第32届意大利金色马戏节金奖。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大

2015年,河南加快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河南推出了包括大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原创历史豫剧《玄奘》等在内的8部剧目,是参会以来推介剧目最多的一次;河南文化艺术团的巴基斯坦艺术之旅,历史豫剧《玄奘》、“聆听中原”大型民族音乐会的台湾之旅等,都充分展示了河南文化的风采。

此外,以《世界·由此东望》为主题的河南形象片亮相美国纽约广场和百万人共舞太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两件大事,让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河南。

文化产业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3.1万人,居全国第6位,全省各省辖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和单位资产前三位是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从业人员数前三位是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

跨界融合文创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2015年,中原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紧密拥抱,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和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省份;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智慧景区落户洛阳龙门石窟;全国第一个“互联网+生态”智慧城市落户鹤壁;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落户开封;省会郑州市成为河南全面推进“互联网+”项目进程的样板城市,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就医、就业、教育、社保事宜。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2015年11月18日,在由省政府主办、省发改委承办的“互联网+”大会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与阿里巴巴、百度、河南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省政府办公厅主办的“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上线,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正式公开亮相,成为“互联网+传媒”的成功案例。

2015年,河南各地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其中,2015年12月10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豫沪两地联手共建专业交易平台,共创文化金融发展模式,为河南省文化艺术品资产化、证券化和金融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报告认为,“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应从瞄准大项目、打造大品牌、聚焦新业态、做强产业园、完善产业体系和建设文化综合体等六个方面寻求突破,从而形成整体效应,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上大台阶。

全省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被评为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郑州杂技团的《单手顶》获第32届意大利金色马戏节金奖

河南文化创多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个和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省份

●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智慧景区落户洛阳龙门石窟

●全国第一个“互联网+生态”智慧城市落户鹤壁

●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落户开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