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河南大事“通通”概括 中原大地生机勃勃

19.02.2015  15:02

一渠纵贯南北,南水北调通水了;一桥飞架郑汴,城轨开启双城生活时代……如果用一个汉字来概括2014年中原大地大事,那么非“通”字莫属。多个重大工程,打通了河南经济内部发展脉络。内通外联,卢货航开通直飞郑州航班,助推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成为河南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通字更有畅通,沟通之意。过去一年,多个政务微博、微信平台的开通,创新了政务沟通新形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是将畅通民意制度化。“变则通,通则久。”2015年,中原大地必将又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水 又一个工地上的春节

陈建国与父亲在南水北调工地上。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2014年如期通水,实现了丹江水北送的世纪梦想。我省是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在千秋伟业上镌刻下深深的中原烙印。

十年建设历程中我省涌现出许多优秀建设者,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陈建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担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六标项目经理,曾当选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央视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③10

2月10日,记者再次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六标项目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正式通水两个月,往昔热闹的项目部如今冷冷清清。项目部旁,一渠清水正浩浩荡荡奔赴远方。

方城六标全长7公里多,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5.5公里的膨胀土,有近1公里的岩石段,有近1公里长的淤泥带;高渗水地层有近3公里,施工难度极大。

2011年,方城六标开建,陈建国的人生开始和这段干渠紧紧相连。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建设人员,能参与南水北调这样的世纪工程是多么荣幸。”痴迷工程建设的陈建国非常珍视这一机会。

他和数百名建设者在此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陈建国白天处理项目部工作,夜晚巡查工地,常常只睡三四个小时。在他的率领下,方城六标不等不靠,勇于创新,严抓质量,又好又快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标杆。

一渠清水送京津的世纪梦想刚刚变为现实,陈建国又被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委以重任,出任出山店水库工地的负责人。

出山店水库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是目前淮河干流上游修建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库,将对淮河安澜起到重要作用。

陈建国父亲已70多岁,母亲去世后,父亲没人照顾,身体每况愈下。为不耽误工程建设又能照顾父亲,他将父亲接到方城六标项目部居住,书写了一段带父修渠的感人故事。

“父亲在工地上住了几年,已经习惯了。”陈建国说,项目部预计在3月拆除,之后父亲将跟着他到出山店水库工地上居住。

在建设方城六标的日子里,陈建国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好几个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的。如今南水北调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但这个春节陈建国还得在工地上过,出山店水库工程的工期也很紧。

“看到丹江水从我们修建的渠道一路北上,过去几年的辛勤付出都值了!”站在方城六标的渠道旁,陈建国感慨道。③10 (报社记者张海涛)

通航 往返豫卢空中的“宣传员”

2014年4月23日,河南航投与卢森堡政府正式完成股权交易。在此基础上,河南航投与卢森堡货航提出“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发展战略,拟打造以郑州为亚太枢纽、卢森堡为欧美枢纽覆盖全球的货运网络。2014年6月15日,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顺利开通。截至2014年年底,该航线货运吞吐量达到1.47万吨,航线流域覆盖全国15个省市区的30多个大中城市,欧洲货物也已辐射至德、英、法、意等重要区域。③6

1月完成签约、4月股权交割、6月开通航线、11月货运量破万吨……2014年,“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作为河南航投“卢森堡项目管理部”前线工作人员,袁圣博不仅见证了航线“马不停蹄”的发展速度,更亲身经历了航线开通的全部过程:“不能说多么轰轰烈烈,但绝非轻轻松松。”

在与河南航投展开合作之前,卢货航的传统市场分布在欧美地区,对于中国的内陆城市关注极少。“我们项目部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让他们了解河南,明白中国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在袁圣博看来,只有相互了解、互相信任,才有合作的可能性。

那么,该如何让卢森堡政府和卢货航高层快速、深入地了解河南?12个月,8次往返于郑卢之间,用“空中飞人”来形容袁圣博去年的工作状态丝毫不为过,除了常规的谈判,客串“宣传员”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在双方多次互访、考察以及谈判协商后,河南航投与卢货航在完成股权交割后的两个月,开通了“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作为亲历者,袁圣博认为如果没有两地政府的鼎力支持,项目很难在一年之内实现多次“突破”。

眼下,随着航线常态化的运营,袁圣博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每天早出晚归,很难见到父母,更别提陪他们过各种传统佳节了。”虽然辛苦,但是自豪感也总时刻伴随着他:“有一次在法兰克福机场给海关人员展示邀请函时,他们竟然知道‘HNCA’(河南航投),那一刻,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个向卢森堡展示河南形象的“宣传员”,袁圣博觉得自己收获到最难忘的一句回复,是卢货航董事会主席保罗对郑州发展之快用“unbelievable”(令人难以置信)一词形容。“一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不仅仅是运输商品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借助航空经济这个平台,打开河南对外开放的大门。”他希望未来不管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够看到河南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③6

(报社记者董娉)

通道 改“天上飞、海上漂”为“地上跑”

张恩威在郑欧班列“新换装”的集装箱前留影纪念。

自2013年7月18日首班开行以来,郑欧班列已实现每周去程2班、每月回程3班的常态化运行,国内集疏网络覆盖20多个省、直辖市,国际分拨网络覆盖欧洲16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郑欧班列2014年已累计开行100班,货运量、满载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欧班列第一。

新的一年里,郑欧班列将提升增值服务、提高回货能力,朝着“多出境口岸、多线路运行、多货源组织、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不断巩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物流通道的地位。③6

2月11日,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货站区夹道里,张恩威指着印有“ZIH”字样的橘色集装箱说:“这是郑欧班列‘新换装’的标准集装箱。再过一段时间,公司从德国进口的1000吨核心零部件,将装载在这里面,从德国汉堡运到咱郑州。”

张恩威是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部配套科科长。在他的印象里,这批核心零部件的国际运输,着实经历了一番周折,由“天上飞、海上漂”改成了“地上跑”。

就在上个月,公司召集“物流大佬”们竞标。郑欧班列的运营商——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一举中标1000吨核心零部件的《国际运输物流服务合同》。

在此之前,郑煤机的核心零部件一直从首都国际机场或上海港入境。1000吨核心零部件走郑欧班列,与空运、海运相比,究竟有多大优势?张恩威拿出三份不同运输方式的竞标书,现场算了一笔物流账:通过首都国际机场走空运,运输及清关时间为7天,运输成本需要500余万元;通过上海港走海运,运输及清关时间45天;通过郑欧班列走陆运,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一半,运输成本比空运降低70%。

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到郑煤机,距离不过十来公里,为何两家之前没有合作过?“这项合作源于郑欧回程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张恩威说,过去,郑欧回程班列不定期开行的时候,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不能保证,只能选择从首都国际机场或上海港入境。

德国是郑煤机的主要进口市场,俄罗斯是郑煤机的重要出口市场,连接这两个市场之间的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正是行驶在“新丝路”上的郑欧班列。

2015年,郑欧班列将积极拓展海铁联运、空铁联运业务,构建亚欧地区便捷的运输通道。“看来,我们走上海港的出口货物,也要从‘海上漂’改成‘地上跑’啦!”看着桌面上的年度供货单,张恩威期待着新变化。③6

(报社记者栾姗)

通车 “生活和城铁一起奔跑”

赵莉在郑开城铁宋城路站为乘客提供服务。

2014年12月28日,郑开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河南也由此开启城际铁路时代。

郑开城铁于201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全长50.5公里,总投资55.06亿元。全线采用“以桥代路”的设计,高架桥占线路全长的97%,沿途车站均建在高架桥下。西起郑州东站,东止开封宋城路站,全程设4个车站,分别为贾鲁河站、绿博园站、运粮河站、宋城路站,一站直达仅需28分钟。③6

2月18日,早上6点50分,和往常一样,赵莉让丈夫把她送到2公里外的郑州火车站西广场。在那里,她将坐地铁1号线到郑州东站。然后搭乘7点48分开往开封的第一趟城铁,开始她一天的工作。

但是,今年的2月18日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和往常不太一样:是农历除夕,“这将是我工作后第三次在工作岗位上过年。”赵莉说。

29岁的赵莉,是郑开城铁开封宋城路站站长。这位郑州东站第一个研究生学历的车站管理人员,当上站长还不足两个月。

“我是城铁开通一周前上任的。”赵莉说。作为郑开城铁开封始发站,站上的23名员工除了两名消防监控人员,几乎都和赵莉一样,要过双城生活。

身为站长,赵莉每天一大早从郑州出发,9点要在开封宋城车站大厅对员工进行点名。

“员工比我更辛苦。”赵莉说,“由于实行两班倒,一个班一值就是两天两夜。吃住都得在开封!”

守着双城生活的赵莉,见证了1个多月来城铁改变着郑州、开封两座城市百姓的生活。“1月3日,在开封旅游结束返回郑州的游客出现井喷现象,当天首次卖出了城铁站票,超员率达到15%!”赵莉说。

2012年7月,赵莉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后,听从了母亲的意见,回到了郑州,离荥阳老家30公里。

“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再远每年还可以回家过年。工作以后,离家近了,过年反而回不了家!”

“春节肯定要在开封岗位上过了!”对春节假日的工作安排,年纪轻轻的赵莉没有流露出一丝的遗憾。

在赵莉眼里,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枢纽日新月异:2015年底郑州机场城铁要开通,2016年郑徐高铁将开通,郑州到万州、郑州到合肥、郑州南站,都将陆续开通。

“说不定2016年新的高铁、城铁开到哪儿,我就又在那里过年了!”赵莉说,“我的生活就是跟着郑州城铁一起奔跑!”③6

(报社记者童浩麟)

政通 带着“二宝”过新年

2014年5月29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6月3日,“单独二孩”政策在我省正式实施。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共有31202对“单独”家庭夫妇申请生育“二孩”,其中已有29403对儿夫妻领到了“二孩”生育证。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单独二孩”申请情况平稳,生育规模总体可控。③10

通过胎心监测,胎儿富有节奏感的心跳声犹如澎湃的鼓声;通过B超检测画面,宝宝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清晰可见……对新生命的好奇与期待,或许只有准妈妈才是最能切身体会到的。

2月7日,郑州市民鲍艳带着8岁的女儿来到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围保科,这次照例是来给四个月大的“二宝”做产检。听胎心、做B超、听从医嘱,做完了一系列的检查,大夫说孩子很健康,她和女儿才算放心了。“我就知道我的小伙伴肯定没事,妈妈每天都很注意休息,他会很健康的。”女儿摸着妈妈略微凸显的肚子笑着说。

说起女儿的“小伙伴”,鲍艳谈起了自己怀上“二宝”的缘由。她和丈夫2005年结婚,2007年有了女儿鑫鑫。由于丈夫是独子,面对婚后生活中的种种人和事,夫妻俩都在想:如果女儿多个“小伙伴”,让她在今后的成长中懂得分担、体谅和顾及他人,是不是会更好些?就在夫妻俩萌发出“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时,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信号。

去年6月份,“单独二孩”政策在我省正式实施。在政策落地的第二个月,鲍艳便和丈夫递交了生育“二孩”的申请。前后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夫妇俩顺利领到了“二孩生育证”。去年11月,鲍艳发现自己幸运地怀上了“二宝”,这个家庭新成员的到来,让全家人满心欢喜。

“多生养一个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事,也是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政策还和社会关注的‘失独’家庭问题密切相关,如果多生育一个孩子,也能让老年生活多一层保障吧。”鲍艳说。

“春节马上到了,也许有一部分家庭和我们一样,准备迎接家里新成员的到来,祝大家的‘喜羊羊’平安降生,也祝所有的宝宝们健康成长。”面对羊年春节的到来,鲍艳寄予新的希望。③10(报社记者王平)

畅通 史女士的幸福“嗨淘”

今年1月份,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E贸易)试点项目迎来“开门红”,受理进口申报单100.9万票。2014年全年,受理进口申报单49.4万票,出口非报关申请单7259票,今年1月份,郑州E贸易进口申报单和出口非报关申请单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的总量。自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有DHL敦豪、KEN-KO肯高、聚美优品、京东国际等知名企业在郑州试点“落地”或开展战略合作。③12

中原百姓距离“买卖全球”的梦想越来越近。

“买个洋货算什么啊,买到便宜的洋货才是本事。”一边在网上看着最新的汇率,一边浏览着代购网站的货品,在QQ上与相熟的代购人员讨论着价格。2月15日,记者见到网购达人、郑州的史女士时,她正在网上挑一套德国厨具。

“你看,这套菲仕乐的13件套,700欧元左右,可是这一段时间欧元下跌得比较多,按汇率一算,便宜不少钱啊!刚才和代购客服讨论了半天,加上税什么的,比几个月前省了好几百元人民币呢!”不愧是网购达人,史女士算起代购账来头头是道。

史女士的儿子现在1岁7个月。孩子出生后,她一直给孩子喂一种德国奶粉,她感觉与去年相比,奶粉的价格确实一直在下降。“原来淘宝上一罐800克的原装代购奶粉要168元,现在只要120元,还经常有买两盒送口水围巾或者买五盒送一盒的活动。”不仅是奶粉,史女士说,自己怀孕时找人从荷兰、德国代购的奶瓶、母婴护理用品等,现在的价格都比当时买得便宜。

史女士说,自己购买海外代购商品时间不长,平时更多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因为比代购快。“郑州就有万国优品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很多时候都是今天下订明天到货。”

“不过,对于女士们来说,高档化妆品、名牌包包的价格会更有吸引力。”史女士说,在汇率下跌的背景下,好几个美妆品牌与内地专柜的差价十分大。“我用的一款精华露,国内专柜售价近800元人民币,欧洲售价折合人民币不到550元,加上代购费也不过600元出头。”

由于是提前备货,跨境电商平台对欧元汇率有一个滞后期,但最迟春节后,郑州几个跨境电商平台上各种欧洲货的价格一定会有明显反应。

“这一段时间是购买欧洲货的好时候,我觉得如果有看中的商品,该出手时只管出手。”史女士陶醉在“嗨淘”的幸福时光。③12

(报社记者 赵振杰)

沟通 打造叫响京城的志愿服务品牌

李高峰,今年41岁,河南周口人。到北京务工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开展志愿服务,做好事不图留名只为筑起河南诚信。由他发起的“河南在京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们由农民工群体扩大到大学生、白领、公务员、企业老板等,服务区域也从朝阳区扩展到了大部分北京城。志愿服务还按志愿者们的职业和特长,分为6支服务队。节假日,他们清理街头小广告、修车理发、提供法律咨询等。李高峰和他的志愿者队伍已成为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③12

李高峰在北京街头“首都最美家庭”宣传片前留影纪念。

最近,“北京好人”李高峰喜事连连:2014年11月30日,他们一家被评为“首都最美家庭”;2015年1月31日,他被评为“2014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月9日,他又赶回老家河南周口,领取“感动周口十大人物”……

李高峰说起来近期最高兴的事儿,还是去年10月8日,他拿到了全家落户北京的户口簿。

“这是北京对我的承认。”李高峰发自肺腑地说。从他2003年到北京打工,这十几年来,他坚持义务清理河道垃圾、街边小广告,义务免费给居民们修理家电、自行车等,义务巡逻抓捕小偷……

李高峰的热心肠感动了一群又一群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由李高峰发起的“河南在京志愿者组织”。这支队伍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人。

李高峰的付出,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周围居民把他当亲人,平日里给他送衣服、送桌椅;社区专门给他们一家拨出两间平房免费居住;出门做公益坐地铁时,有人认出李高峰,主动给他让座……

2008年,李高峰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他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

如今,北京更是敞开怀抱接纳了他。李高峰给自己打气,今后更要好好干。

随着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李高峰越来越感觉到,不少志愿者的素质亟待提高。例如去社区为空巢老人服务时,一些志愿者不太熟悉如何对老年人进行护理;参加北京市重大活动时,懂外语的志愿者比较缺乏等。

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高素质的队伍,成为李高峰眼下着重考虑的问题。明年,他计划通过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请来专家,定期为志愿者们进行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

目前,这支队伍还面临着“身份”的问题。过去,“河南在京志愿者组织”一直挂靠在北京团市委。今年,李高峰准备到河南省民政厅进行申请注册,获得正式身份,打造一支叫响京城的志愿服务品牌。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