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02.02.2015  12:28

      2014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务实重干,全力围绕“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看,全市经济社会整体平稳运行,各项指标稳步发展。但在总体平稳发展的背景下,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下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一、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初步测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8亿元,同比增长9.3%,总量、增速双双位居全省第6位。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13.4万亩,同比增长1.7%,粮食总产量达到353.5万吨,同比增长2.5%,亩产434.6公斤。其中,夏粮总产199.3万吨,同比增长2.8%,实现十二连增;秋粮总产154.2万吨,同比增长2%。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猪、牛、羊、禽等肉类总产量35.14万吨,增长3.8%;实现禽蛋产量31.48万吨,微降1.6%;实现牛奶产量33.52万吨,增长2.7%。
      (二)工业生产平稳运行。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分轻重工业看(不含长垣),轻工业增长12.4%,重工业增长12.1%。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7.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6.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大类中,正增长行业有24个,占工业行业总数的72.7%。增速高于全市水平的(12.3%)有17个行业,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0%,分别达到23.4%、28.6%、22.7%、31.9%、30.1%、92.7%和34.1%。增加值占比超过5%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5.4%)、纺织业(7.4%)、造纸和纸制品业(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2.3%)、医药制造业(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8%)、通用设备制造业(8.9%)、专用设备制造业(6%)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8.3%,且9个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5个百分点。从重点产业看,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煤化工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和制冷业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增长12.1%。
      (三)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1.93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8.6%,增速位居全省第1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5.09亿元,增长30.3%;第二产业投资1039.65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747.19亿元,增长22.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4%,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8.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6%,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6.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来看,全市施工项目(不含长垣)共计104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30个。全市亿元以上项目564个,占全市项目数比重53.9%,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8个,占全市新开工项目数的44.9%,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28.36亿元,增长19.7%,占全市投资总量的61.3%,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四)产业集聚效应继续凸显。全市(不含长垣县)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生产稳步提升,12家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增长15.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4%,拉动全市增长9.2个百分点。全年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227个,其中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14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14亿元,同比增长23%。投资额占全市投资额的47.8%,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6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增长。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23亿元,位居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1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97.14亿元,增长16.5%。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全市零售额的42.8%,对全市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3.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6.8个百分点,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全市(不含长垣)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9.45亿元,增长22.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40.54亿元,增长16.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98亿元,下降5.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1.81亿元,增长12.5%。
      (六)金融支持稳步投放。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98.47亿元,同比增长10.1%,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6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各项贷款余额1175.07亿元,同比增长13.2%,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4位。从新增数量来看,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75.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37.31亿元。从存贷结构来看,12月末单位存款余额达到612.43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达到1217.58亿元,二者合计占全部存款余额的96.4%。12月末短期贷款609.44亿元,中长期贷款543.52亿元,二者合计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8.1%。其中,个人贷款342.4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9.1%,单位普通贷款744.2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3.3%。
      (七)公共财政稳健运行。2014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1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7.4%,增速位居全省第18位。其中,税收收入96.63亿元,增长1.5%。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收入30.1亿元,增长2.7%,占全部税收的31.2%,对全市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6.6%,拉动税收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9.36亿元,增长4.3%。其中,教育支出62.5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0.51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5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达到26.59亿元,这四项民生服务支出合计总额达134.66亿元,同比增长8.3%。四项民生服务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48.2%。
      (八)物价指数温和上涨。201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物价通胀水平稳定在3%以下。分类别看,居民消费价格8个组成部分呈现“七升一降”。“七升”,即: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物价上升,分别上涨2.7%、1.6%、1.7%、1.6%、2.1%、2.5%和1.4%。“一降”指的是烟酒及用品类同比降低0.6%。
      二、各县市区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工业生产:从各县(市)、区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看,有9个县(市)、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水平(12.3%)。其中,封丘县增速最高,达到16.7%,比全市水平高4.4个百分点;凤泉区次之,增长16.4%;延津县第3,增长16.1%。增速低于全市水平的5个县(市)、区分别是辉县市、新乡县、红旗区、卫滨区和平原示范区,分别增长11.7%、10.6%、5.8%、10.2%和11.3%,分别比全市水平低0.6、1.7、6.5、2.1和1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辉县市、新乡县、红旗区、卫滨区和平原示范区的增速持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辉县市、新乡县和平原示范区在2014年以来便一直低于全市的增速,卫滨区和红旗区的累计增速分别有5个和4个月低于全市水平。平原示范区延续了自3月份以来回暖的趋势,累计回暖6.5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6%)相比,新乡县、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和高新区这5个县(区)的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这5个县(区)的投资分别增长-8.5%、17%、16.9%、17%和3.5%,增速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7.1、1.6、1.7、1.6和15.1个百分点。其他9个县(市)、区增速最低的也达到了20%,其中,获嘉县增速最高,达到34.3%;封丘县次之,增长32%;原阳县第3,增长29.7%。从趋势上看,新乡县的投资增速持续低迷,10月份后累计增速便持续负增长,全年累计增速为-8.5%。高新区的1-4月份增速曾达到25.1%,但此后连续7个月回落,1-11月份仅增长0.3%, 12月份虽有小幅回暖,全年增速仅有3.5%。凤泉区在12月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1-12月份比1-11月份回落7.3个百分点,与3季度相比也回落了6个百分点。牧野区投资增长波动较大,其1-5月份增速为21.2%,上半年增速急剧下滑到0.8%,1-10月份回暖至16.3%,但1-11月份再次跌至4.7%,而至年底全年增速最终回暖至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县(市)、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势比较平稳,与全市水平(12.8%)相比,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和平原示范区这8个县(区)的累计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分别为12.6%、12%、12.7%、12.7%、11%、12.7%、12.4%和6%,较全市水平低0.2、0.8、0.1、0.1、1.8、0.1、0.4和6.8个百分点。其他5个县(市)、区中,高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另外4个县(市)、区的增速,领先全市水平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
      财政与税收:2014年,有7个县(市)、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15%,分别是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卫辉市、凤泉区、经开区和平原示范区。其中,原阳县增速最高,达到33.3%;封丘县次之,增长29.8%;平原示范区第3增长26.5%。辉县市、卫滨区、牧野区和高新区这4个县(市、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4%)。税收方面,有2个县(区)的增速高于20%,分别是原阳县和经开区,增速分别为23.3%和26.2%。而辉县市、卫滨区和牧野区这3个县(市、区)的税收收入是负增长,分别负增长6.5%、9.7%和20.0%。从趋势上看,部分县(市)、区增速持续低位运行或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方面,牧野区(-15.7%)、卫滨区(-8.4%)是负增长,其中牧野区已经连续8个月负增长。税收方面,辉县市、卫滨区和牧野区均负增长。其中,辉县市和卫滨区税收收入已经连续11个月负增长,牧野区则是连续10个月负增长。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新开工项目增长缓慢。2014年,全市新开工项目53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6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3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0个。全市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84.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9%,截止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51.3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3.1%。分地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中,仅有卫滨区和延津县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分别增加12和15个,其他12个县(市、区)新开工项目个数都同比减少。其中,新乡县、卫辉市和辉县市减少较多,分别减少40、33、58个,获嘉县、原阳县也分别减少11和14个,其他的县(市)、区减少数在10个以内。也就是说,除去卫滨区和延津县,其他县(市)、区的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作为观察投资持续稳步增长的风向标,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长缓慢,会造成投资规模补给断档,结构调整趋缓,直接影响到全市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张和投资增速的平稳较快增长。
      (二)财税收支情况需继续关注。2014年,全市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回落,在全省位居最后1位,与去年相比回落12.1个百分点,收入增速一度回落至6.5%,全年也仅增长7.4%。税收收入情况也是如此,增速一度回落至0.8%,全年也只有1.5%的增长,与去年相比回落19.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中,占税收比重31.2%的营业税,营业税在1-3月曾达到13.6%的增速,但此后便基本一路下行至2.7%,与去年相比回落了19个百分点。面对营改增之后的困境,其他税收显然没有提供强有力的补位,相反,有些税种也一并出现增速下滑态势。其中,占税收比重12.4%的企业所得税,1-2月份,曾达到20.8%的增速,此后便基本一路下行,全年负增长2.7%,与去年相比回落10.5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小税种增速也比去年大幅下降,分别比去年低19.2、30.1、39.3和128.7个百分点。而同时财政支出的增速也比较低迷,呈现逐步下滑趋势,全年财政预算支出仅增长4.3%,比去年全年低6.6个百分点,为近年新低。
      (三)金融环境继续偏紧。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75.45亿元,新增额比去年同期减少70.83亿元,下降28.8%;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3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7.12亿元,下降16.5%,新增存贷款量双双缩水。从结构来看,各项新增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新增41.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1.67亿元,同比下降50%;个人存款新增126.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2.45亿元,下降20.4%。在各项新增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同比减少46.62亿元,下降60%。其中,新增个人短期贷款减少7.66亿元,下降96.2%,新增短期银团贷款同比减少7.33亿元,下降160%。中长期贷款中,新增单位普通贷款同比减少14.04亿元,下降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