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校科技服务工作亮点纷呈

07.01.2017  02:06

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围绕“一条主线、两大突破、五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坚持“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社会服务制度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申报专利112项,授权专利7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7项,签订横向课题合同63项,合同经费达4230万元,成果转化质量明显提高,后续效益将逐步显现。

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出台了《河南大学成果转化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成果转化收益90%归科研人员,设立科研创业岗位,保留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3至5年,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体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绩效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依托单位、中介机构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创新活力。学校还出台了《河南大学省校区合作奖励补助资金管理暂行规定》,遴选资助了一批来自产业集聚区一线的科技项目,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此外,科研奖励办法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将于2017年发布实施,也将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创新平台再获突破。 我校申报的“河南省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河南省水资源循环与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的批准,正式启动建设。此次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立项20家,其中高校立项5家,我校占高校立项总数的40%。两个联盟将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省内外创新资源,围绕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工业循环水处理和水生态可持续保障,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装备,通过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一批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平台共享,使实验室成果快速有效转化,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纳米材料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及其分散技术创新平台”得到河南省发改委2016年第二批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该平台将主要研究开发高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材料新技术,有望同时解决纳米材料在高温固相反应阶段形成的软、硬团聚问题,对现有液相规模化制备纳米材料平台进行补充和延伸,增加了我校中试基地工业化制备纳米材料的技术手段,为后续开发各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创业载体不断丰富。 2016年10月,我校与开封新区及驻汴三所高校签约共建“开封市大学科技园”。科技园采取多校共一园的形式建设,将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人才、科研优势与开封新区的资源、空间和产业优势,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我校政产学研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共同发展。

2016年申报的“河南大学众创空间”获批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空间整合了学校和社会双创资源,共享开封众创空间各类政策,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客们提供良好的项目孵化和创业实践平台。截止目前,已有3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师生创业团队入驻。我们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力争打造具有河南大学特色的“双创”服务体系。

服务机构日趋完善。 申报的“河南大学中原硅谷科技发展研究院”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研究院将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本地区、本行业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和对接活动,促进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在我省就地转化,为豫东地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必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

河南大学产学研服务平台”内容更加丰富,管理更加规范,对接国家和省市相应信息服务平台,常态化搜集技术成果和需求信息,搭建了科技人员与市场精准对接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的在线双向对接,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成果转化步伐加快。 我们抓大放小,密切跟踪若干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全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5月,我校与济源海博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相关专利权及2000 L/釜生产技术”专利转让合同及后续工业化生产技术研发协议,获得专利转让及后续研发经费1300万元。生产技术开发成功投产以后,我校将获得20%的技术股份。目前研究开发工作已接近尾声,预期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利税达1.2亿元。这是我校探索成果转化模式的新尝试,通过技术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双方长期、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保证科技团队与企业同舟共济,持续围绕行业技术前沿开展创新研发,进而实现双方的战略合作目标。

FEST集成处理系统主要用于闭锁水域水生态修复与富营养化预防,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并在郑东新区龙子湖实施,取得显著效果,示范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河大号(HD-01)”大型水生态保障船正在设计开发当中,这将是我国第一艘全太阳能自动驾驶水生态保障船,主要用于大型河湖中黑臭和藻型富营养化水域的水质保障和远程监控,预计可获得50余项国家专利。目前龙湖水生态项目、滇池6个水质净化厂项目、大黑汀水库生态治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障方案正顺利推进。

专利数量大幅提升。 增加了专利基金支持力度,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提高了教师申报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全年共申报专利112项,授权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有效支撑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和配合省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知识产权宣讲活动,参与了“全省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邀请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知名专家举办专利知识讲座,指导师生申报有关知识产权。河南大学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设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班,组织了多场学术交流和服务活动。

学术交流助力合作。 我们把学术交流活动与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以及科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沟通交流、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特色,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创新氛围日渐浓郁,成果转化不断突破。全年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高水平科技类学术会议36场,邀请到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64位专家、学者和席振峰、陈木法、石钟慈、沈倍奋等265位国内院士、学者和企事业单位专家领导来校讲学交流、洽谈合作。举办的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国际高峰论坛、光电功能材料学术沙龙、高性能轮胎橡胶材料制备科学与关键技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我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锦上添花。 我校积极组织申报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药学院与濮阳市尚濮虫草研发有限公司合作的“虫草保健酒的开发”、物理与电子学院张培玉与河南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用于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微超声传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立项资助。我们利用河南省校区合作奖励补助资金遴选支持了一批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资源共享项目,每个项目都来自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针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研发,科研成果已经具有目标市场,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通过举办会议、沙龙、讲座、活动周等形式,开展科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处牵头在大礼堂举办了国家千人计划“三人行”百场活动的首场秀,得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和相关部委支持。活动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周惠兴、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董嘉文、浙江大学王立铭、苏州科技大学陈正哲四位海外顶尖归国人才演讲并与学生互动,实现千人专家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营造“科技明星”就在身边的效果,推动学生们对科学、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

2017年,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