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顺利完成201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

25.11.2015  18:19

      2015年,河南大学把“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打造即时服务平台”作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资金发放高效有序进行的着力点,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使全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全校有635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顺利通过审批, 贷款人数和贷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为使贷款资金尽快发放至学生手中,学生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学生申请校园地贷款和录入生源地贷款回执时,把工作做实做细,为贷款发放工作奠定基础,并于11月初正式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

多方联动,反应迅速。 学校建立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挂帅,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财务处等部门为主体,各学院为依托的工作联动机制。为做好2015年资金发放工作,学生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召开全校资助工作会议,对贷款资金到账及财务手续办理情况进行通报说明,对贷款发放工作进行专项安排部署,并对做好发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随时关注河南省学生资助网、工作群动态,每天登录贷款管理系统,查询资金到账情况,并提前汇总整理贷款学生明细和银行卡信息,对有疑问的账号,逐一电话联系学生进行核实确认。学校财务处及时核算学生应缴学费、住宿费金额,与开封市工商银行河大支行沟通协商贷款发放事宜,提前做好对账手续。各学院积极行动,提醒学生关注资金到账情况,保持通讯畅通,做好问题账号的统计和登记工作。

形成合力,成效显著。 为了确保国家助学贷款资金发放到位,学校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及时启动工作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11月17日,全部校园地助学贷款、全部河南省生源地信用贷款及部分外省生源地信用贷款资金到达学校对公账户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在两天内即做好所有信息确认、领导会签等工作,并于11月19日上午,与学校财务处、银行对接,完成所有对账及财务手续。11月20日上午,已到账的4656.77万元贷款资金顺利发放,我校成为全省第一所成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高校。11月25日,最后一批374名生源地信用贷款239.53万元发放至贷款学生个人银行卡,这标志着我校顺利完成2015年度全部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

搭建平台,畅通信息。 学校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在原有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即时服务平台”工作新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咨询服务群、QQ工作群及飞信工作群建设和管理,在学校与学院、学校与贷款负责老师、学校与各年级辅导员、学校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形成关系网络,搭建和谐互助的即时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全程无障碍服务,工作人员可以交流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及时进行对话交流、答疑释惑、政策解读。从11月10日至11月25日,河南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连续发布国家助学贷款资金发放情况说明等30余篇微博、微信,累计阅读量达37000余次,其中《钱啥时候发》单条博文阅读量超过1万次,回复学生在线咨询、评论900余次。

方便学生,广受好评。 在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中,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即时服务,使贷款学生能够早知晓、少跑腿、多办事,受到了贷款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累计被点赞300余次。今年第3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张倩倩说:“我一直关注学校资助中心微博发布的贷款资金情况,第一时间得到发放消息,没想到今年这么快就拿到钱了,感觉很开心。学校还提醒我们要防止电信诈骗,也感觉很温馨,感谢学校及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付出。

据统计,我校2015年共有3304人申请并获得校园地助学贷款,资助金额2554.78万元;共有3053人申请并获得生源地信用贷款,资助金额2341.52万元。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河南大学全面实施,良性运行,实现“应贷尽贷”,使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有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