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鹤壁市2014年就业形势的分析

14.07.2014  11:58

今年以来,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一系列重要部署的指引下,鹤壁市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做好就业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各部门、各县区坚定决心、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全力以赴的举措下,就业工作整体上保持了稳定性,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展望2014年,经济运行环境更加复杂,煤炭企业价格持续下滑,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降低,对全市就业工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一、              城镇非私营劳动就业特点
        1、就业规模略有增加。1季度,鹤壁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2.46万人,和年初相比,增加1019人。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5.53万人,和年初相比增加2790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0.97万人,和年初相比增加1744人,其他单位15.96万人,和年初相比减少3515人。分行业看,从业人员增加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教育两个行业,分别比年初增加6341人、1700人。建筑业减少较多,比年初减少4899人。 
        2、职工工资继续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014年1季度,鹤壁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20.57亿元,同比增长31.19%。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280元,同比增长13.4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9636元、8035元、9233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09%、7.42%、11.12%。
        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就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快速转移,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2013年全社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7.47万人,比去年减少2.61万人,减少了8.6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6.6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2万人,增加了9.5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09万人,比去年增加1.23万人,增加了4.58%。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12年33.27:37.02:29.71转变为2013年的29.79:39.75:30.46,就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产业层次及就业层次明显提升。
        4、行业之间劳动报酬存在较大差距。分行业看,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15889元,电、气、水生产和供应业15060元,采矿业14245元;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556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581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876元。

二、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状况及特点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但由于近期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吸纳能力下降,加上毕业生人数增多,结构不尽合理,和以往相比,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出现降低迹象,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但从调查情况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要求也出现一些新特点:

1、大学生择业倾向趋于理性。与前几年大学生求职相比,目前大学生就业不再盲目追求高薪水,而更看重工作单位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公司文化和工作环境,其次是工作地点和家庭因素。

2、大学生预期薪酬仍然偏高。虽然大学生择业不再一味追求高薪水,但大部分人对于薪酬的心理预期还是偏高。超过一般单位所能接受的水平。

3、没有工作经验是大学生就业的障碍之一。调查中,在被问及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超过80%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工作经验,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不对口,相对于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经验还是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是有一技之长、能独挡一面又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才。

农民工就业主要特点是:农民工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用工;有一技之长且肯吃苦的农民工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当前全市就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加大

今年以来,鹤壁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方针,实现了经济稳步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就业奠定了基础。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市经济增速放缓,当前城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我市为资源城市,煤炭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随着煤炭“黄金十年”期结束,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对就业吸纳能力明显减弱。 

  (二)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较大,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城镇劳动力供应大于需求,导致城镇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

  二是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目前,鹤壁市人力资源市场不仅存在供应大于需求问题,而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一方面,低端岗位吸引力有限,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招工难。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对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所加剧,具有技术等级资格或职称的求职者就业状况较好。 

  三是“招工难”现象依然存在。在目前企业招工愿望不强的同时,企业仍然存在结构性用工紧缺。企业用工调查显示,企业最需缺人员分别为高级技工和普通技工。从外因看,一是企业不能提供求职者期望的薪酬;二是目前普通高校的部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完全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从内因上看,求职者对企业提供岗位的工作条件、环境等不满意,主观上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或者求职者不具有相应劳动技能,不能胜任工作。

 四、关于促进鹤壁市城镇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就业始终是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路径。各级政府要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坚持就业优先论。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促进就业。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同时,鉴于全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应优先大力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有选择地发展第三产业中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要在财政支出、税收减免和补贴、金融体系和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倾斜,降低其进入成本和创业风险。 

  (二)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一是以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就业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分割和地域分割,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二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加快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广覆盖、多层次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积极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面,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劳动条件改善机制。三是要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发布就业信息,消除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的人为分割和封锁。四是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是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严格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积极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面,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劳动条件改善机制。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三)群策群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工作。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落实和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加强对离校就业毕业生的实名制就业服务。继续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针对农民工就业前、就业中和就业后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市场特点,逐渐规范和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从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录用备案、合同签订、代办社会保险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企业职工的就业服务工作。 

 (四)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给与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要继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健全评估机制,发挥创业引领作用。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创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坚持教育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快教育改革,从整体上提高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注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要创新发展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核心,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要增加对初级劳动力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加强新生代劳动力的就业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引导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积极改进有利于青年一代学习、培训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新生代劳动力就业或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