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阳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3.10.2014  11:13

 

      乡镇是国家政治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为了解安阳市70个乡镇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安阳市地调方经济调查队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从全市乡镇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举措。

      一、安阳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 、基本面貌

安阳市共有70个乡镇,其中47个建制镇,23个乡,共辖2115个村委会,111个居委会。2013年末,乡镇常住人口323.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63.6%,其中镇常住人口233.8万人,占乡镇常住人口的72.2%。乡镇行政区域面积53.85万公顷,其中镇占73%。近年来,各乡镇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撑。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2013年,安阳市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力度,各级各部门实行点对点帮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2013年底,全市乡村通公共交通的村子达到1622个,占总数的76.7%;通自来水的村达到2033个,接通率为96.1%;各乡镇对垃圾集中处理的意识明显增强,2013年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子达到1741个,占82.3%,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除了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开始注重对污水的处理,2013年有645个村开展污水的集中处理,这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是极大的进步。

各乡镇不但注重加强基层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效也非常明显,2013年底,乡村宽带接通率达到98.3%,有线电视接通率达到97%。

3、 乡镇经济繁荣稳定,农民就业得到保障

2013年,安阳市乡镇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健持续的发展态势,乡镇经济与整个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接入性和适应性越来越强;乡镇在发展经济方面越来越理性,在发展的同时更重视科学性、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尤其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很多乡镇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2013年我市70个乡镇共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占全市公共财政收入的27.5%。

截止2013年底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单位数合计7382户,平均每个乡镇105户,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58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4户,实现产值2191.7亿元,除石板乡外,每个乡镇至少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的有几十家;70个乡镇共有建筑企业884户,2013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达到156.5亿元;各类市场1145个,50平米以上的超市2364个,住宿餐饮企业2092个,2013年70个乡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9%。

不断增加并日益壮大的乡镇企业,不但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2013年,全市70个乡镇共有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0.7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5万人,有73.2万人员从事第一产业,另外还有16.4万外来务工人员。200余万的从业大军,既是乡镇经济和社会财富的缔造者,同时稳定的就业也保证了乡镇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性。

相对充分的就业,使农民的收入来源有了保障,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670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53.5%。

4、 科学有效组织生产,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随着科学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2013年底全市乡镇共有农业技术服务机构668个,农民合作社2092户,这些机构和组织为各地有效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3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4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3.3%,绝大部分乡镇都有不同规模的土地流转,少则几十公顷,多的达到几千公顷;

全市70个乡镇中有62个乡镇有种植大户,全市种植大户合计达到1024个,平均每个乡镇15户;畜禽养殖大户则更多,覆盖到所有乡镇,共计12240户,平均每个乡镇175户。

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了全市农业科技的进步,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乡镇经济的整体实力。

5、 关注民生改善条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安阳市乡镇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积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更加注重民生,努力为群众提供完善的社会事业服务和保障。2013年全市70个乡镇共建有医院116个,即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医院,共有执业医师总计547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0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许多乡镇的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3.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2.7%;

文化教育条件不断改善。70个乡镇共有图书馆912个, 幼儿园1633个,小学1170所,专任教师16741人,在校小学生27万人。有一些乡镇还建设了体育场馆、剧场影院等文化娱乐场所。日渐完善的文化施设建设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改善了乡镇和居民的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

二、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土地流转规模尚小,且各乡镇间差别大

多年来,安阳市一直积极鼓励各乡镇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集中化,组织规模化经营。各乡镇也积极采取了多种措施,绝大部分乡镇有不同面积的土地流转,但近两年的流转步伐有所放慢。根据乡镇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全市70个乡镇的耕地流转面积3.4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3%,也就是说还有86.7%的耕地仍以传统的方式由农户分散种植管理,这不但影响了土地的产出,而且农民分散独立组织耕种土地,也不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推广运用,更不利于农民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踏实稳定地在就业岗位上工作。

从流转比例看,各乡镇间的流转程度差异大。重工业发达的乡镇流转比例低,如:安阳县水冶镇、铜冶镇的耕地流转比例只有0.4%左右;而一些地理位置好,农业基础好的乡镇耕地流转力度较大,如:安阳县洪河屯乡、汤阴县古贤镇的耕地流转面积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

2 、乡村消费尚未有效释放

      2013年底安阳市乡镇常住人口323.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3.6%,但是这些近七成分布在乡村的人口,其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零售总额的40%。这显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乡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尚未对全市经济发挥有效的拉动作用。

3、 社会事业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乡镇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许多乡镇都注重持续加强社会服务性事业的建设投入,在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改善,但仍有一些方面还不尽完备,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一是自来水使用率还有待提高,89万户乡镇常住居民中,还有15万户以上的居民没有使用自来水,占总户数的17%。这些尚未使用自来水的居民,既不安全卫生,也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符。

二是医疗机构少。目前70个乡镇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16个,平均每个乡镇不到两个,每个医疗机构平均需要承担2.8万人的医疗卫生需要;执业医师共5475人,平均每个医疗机构47个医师。而且乡镇的医疗条件也比较差,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充分满足乡镇常住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小学数量少。70个乡镇共计1170所小学,相对于2115个村委会,平均约每两个村一个学校,这意味着许多村子没有小学,当地的孩子需要去村外求学,基层基础教育条件还比较薄弱。

      4 、乡镇的生产要素水平低下

这是大部分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乡镇经济在这三个方面尤其是劳动力和资本方面明显缺乏优势。

虽然乡村拥有大量劳动力,但这些劳动力普遍存在的缺点是知识少、技能差,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劳动力只适宜从事简单的体力性工作,难以承担复杂的管理性和技术性工作。而那些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能的优秀人才很少有愿意到乡镇就业的。人才的匮乏从劳动力要素上制约了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资本问题是让许多乡镇头疼的事,虽然想尽办法招商引资,但愿意流入乡镇尤其是条件落后的乡镇的资本却很少。原因很简单,许多乡镇不能满足资本的合作条件:交通不便、土地审批难、资源少、劳动力技能低、没有成熟的产业环境等等。目前受资本青睐的热土主要是一些近郊的乡镇或发展成熟的地区,这些地方经过多年培养,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环境,资本进入可以更快地产生效益。

土地方面的问题。虽然乡镇的土地面积大,实际上,土地是最稀缺的资源,乡镇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而且国家要保证土地红线,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土地坚决不允许占用。另一方面,建设用地的审批非常严格,县乡没有权限。乡镇发展也受土地要素的限制。

      三、推进乡镇经济社会科学持续发展的建议

      1 、加快耕地流转步伐

安阳市现有25万公顷的耕地,参与流转的土地面积只有3.4万公顷,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耕地由农户以传统的方式分散化组织生产经营,因此建议各乡镇要把土地流转放到重要位置。可以以村为单位,每村一特色,每村一政策,每村一产业,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以土地流转实现增值增效。流转后的耕地不仅要规模化经营,还要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我市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既可增加农业产出,增加财政收入,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2 、提高经营管理理念

农产品不但要规模化、特色化经营,还要有品牌化理念,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和条件,努力打造一批质量过得硬、品牌叫得响农业品牌,这一点汤阴县做得不错。目前有很多地方在走绿色、观光、生态农业的经营道路,但大部分组织方式比较简单粗放,这类农业基地多而杂,应逐步向少而精转变,核心是以品牌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模。二抓示范点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效应。三抓科技,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规模化发展有品牌的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

      3 、寻找消费切入点,释放乡村消费热情

安阳市乡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近七成,其消费仅占全市总量的四成,乡村消费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也丰富了,但受消费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农民的许多消费需求没有效的渠道和环境,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从消费能力分析,2013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670元,2014年将突破一万元。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态势,远远高于GDP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有了一定的收入基础来提高消费水平。

从消费需求来看,当前农民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新,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乡村市场供给不足,许多人专程到县、市购买商品。建议可以在一些条件好的地方建设规模大、品种全、质量优的超市或卖场等,以充足的市场供给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另外,受乡镇卫生、教育条件的限制,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到县、市接受卫生治疗或教育服务。建议有条件的乡镇加强这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至少要满足农民在这方面的基本需求,让常见病尽量在乡镇一级医疗机构得到治疗,让孩子的基础教育在当地就可以实现,既方便了群众,避免他们奔波,也可以促进当地社会事业的发展繁荣,提高当地的消费水平。

总之,建议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届围绕农民的需要,积极提供商品和服务,让农民的消费能力得到释放。如果能找准切入点,深信可以拉动乡镇消费,从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 、让农民知识化技术化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乡镇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离不开知识。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乡村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极大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乡镇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尤其是要加强各类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强化高中教育,扩展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让农民知识化技术化。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乡镇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特别是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可以与安阳工学院、安阳师院、一些科研机构合作,组织与乡镇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全面提高基层劳动力的素质和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乡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总之,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了,乡镇经济才会健康快速发展。要让农民掌握知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既为现在的乡镇经济发展创造优质的劳动力条件,也为将来的人口城镇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