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10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综述

16.05.2018  11:54

 

近10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快速提升,年均避免人员伤亡人数从“十一五”的1万多人,增加到“十三五”以来的3万多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从汶川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陕西山阳滑坡、四川茂县滑坡、贵州纳雍崩塌……近1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已查明地灾隐患点28万余处,威胁影响人口1000多万人,财产4000多亿元。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既是利用地球资源以满足发展需求的历史,也是抵御和抗争各种灾害以延续生存的过程。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地灾袭击后,原国土资源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综合防灾能力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地灾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特大型地灾防治专项资金240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300多亿元,对众多重大地灾隐患点采取了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措施。2017年,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完成4747处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保护了83万多人的生命安全,对受地灾威胁的32万多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共核销地灾隐患点15551处。

应急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建立了31个省级、205个市级、1130个县级地灾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了31个省级、276个市级、1023个县级应急技术指导机构。125名国家级应急专家和3423名省级应急专家在各地分区驻守指导。18个省份形成专业队伍包县、包乡提供技术服务的防灾机制。

综合防灾能力全面提升。原国土资源部编制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明确了防灾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要任务。在完成全国1765个地灾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建成地灾防治高标准“十有县”1404个。

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范围更广。2017年,全国集中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全年组织演练6.2万多场,参加演练382万多人,组织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培训3.5万多场,培训440万多人次。为每户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被老百姓赞为“生命卡”。

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快速提升

调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支撑,在全国完成全年山地丘陵区地灾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1517个县(市、区)的1∶5万地灾详细调查和30644处隐患的勘查;形成了汛前排查、讯中巡查和讯后复查的汛期“三查”工作机制;基本摸清了全国地灾发育和分布情况,为防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监测预警得到明显加强。全国31个省(区、市)的309个市(地、州)、1660个县(市、区)开展了地灾气象预警预报工作。2017年,制作国家级地灾气象预警产品158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发布35次。各地积极开展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发布预警信息6000余条。全国30万多名群测群防员,基本实现地灾隐患点全覆盖。在三峡库区等地灾重点防治区建设专业监测示范区10处,建立专业监测点8467处。

减灾效果良好。全国因地灾导致人员死亡失踪人数显著降低,从“十一五”的年均约1000人降至近几年的400人左右。成功预报地灾起数显著提高,年均避免人员伤亡人数从“十一五”的1万多人增加到近几年的3万多人。仅2017年,全国共成功避让地灾1016起,避免人员伤亡39869人。

地灾数量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严峻复杂的地灾防治新形势新要求,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更加自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地质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