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位教授入选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5.11.2015  18:20

日前,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定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91号),我校陈卫东、周树堂等2位教授获批入选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我省此次共有8名专家入选。

据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是我国高端人才选拔培养的品牌工程,由原人事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七部门共同组织实施,1995年底正式启动,2002年更名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为了进一步实施并完善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实施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统筹实施。

陈卫东,1972年8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现在医学院工作,近5年在受体信号通路和新药靶向鉴定方面开展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前沿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鉴定出新的炎症和肝癌负调节子(TGR5和FXR)并发现其分子机制;揭示了老年肝再生缺陷的内在原因,发现FXR是拮抗老年肝衰竭的药物靶向;鉴定出FXR调控脂类代谢平衡的分子机制,发现FXR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靶点;首次鉴定出核受体CAR是评估婴幼儿给药安全的关键指标。目前发表SCI论文24篇,单篇影响因子达到10的论文8篇,SCI期刊总影响因子数135,参编国际专著1部,拥有中国发明专利1项。

周树堂,1966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攀登计划”特聘教授。现在生命科学学院工作,长期从事昆虫学研究,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国际前沿,利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技术与手段,解析昆虫发育与生殖的分子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在PNAS, PLoS Genetics,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4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3项。研究成果为寻找基于靶向基因的遗传与行为调控、害虫早期预警和可持续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