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阳卧龙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1.07.2014  10:31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国家科技部于2012年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按照这一特征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现代服务业一般被认为包括以下几个行业:主要有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会议展览、国际商务、旅游业、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等行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资源环境等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普通群众的共识。近年来,卧龙区现代服务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积极参与下,通过政策引导,增加投入,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基本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上升,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卧龙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卧龙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量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发展后劲增强
      卧龙区代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13年卧龙区现代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9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位列全市第一,拉动GDP增长了3.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58.2%,拉动第三产业增长了6.8个百分点。2013年现代服务业投资额为46.6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40%,仅次于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53%)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卧龙区的支柱产业。
    (二)对财政、税收贡献明显
      2013年,全区现代服务业税收实现4.35亿元,其中,国税收入0.15亿元,地税收入4.2亿元。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0%左右,其中,国税第三产业税收占其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8%;地税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其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58%。现代服务业税收有力地支持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从业人员增加,成为新增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2013年,全区共有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2305家,年营业收入39.4亿元,现代服务业个体户4326家,年营业收入12亿元。全区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达7.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2%,占第三产业63%,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增和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四)内部结构逐步优化,部分行业快速发展
      201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金融业(20.4亿元)、房地产业(15.1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4亿元),四大行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47%,高于2003年2.3个百分点;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亿元)、教育(13.7亿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1.6亿元)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28.6%,现代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卧龙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卧龙区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总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充分等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掣肘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从发展角度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求规模较小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客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因素
      一是内部需求不足。目前卧龙区国民经济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营较为粗放,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程度较低,工业化任务还没完成,不仅工业本身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远不充分。在工业还不发达,农业较为薄弱阶段,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尤其新兴服务业需求不足。发展受到抑制,因此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基础还不够雄厚。
      二是外部需求水平低。与工农业产品便于流通相比,服务业产品存在着 “即时服务,即时消费”的鲜明特点,因而外向度较低。再加上卧龙区所处位置目前为全国三线城市,区域辐射力与一、二线相比有着先天劣势,缺乏首都和省会这一“天然”优势,因而卧龙区现代服务业主要依赖内部需求。外部需求水平低,则市场空间小,制约服务业总体发展规模。
      三是居民、财政收入水平不高。2013年,卧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10019元和23530元,整体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水平,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支配可支配收入2013年在全省18个市中均排第十位,位次靠后,城乡生活服务还处于较低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只有2%,而河南省为7.6%。由于第三产业外向度低,因而更依赖于市内消费。居民、财政收入水平不高,势必制约第三产业发展。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目前卧龙区城镇化率为51.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2.51个百分点,还有40余万农民生活在农村,能够享受服务的群体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较低。2013年卧龙区人均GDP为3.4万元/人,低于全国平均(4.2万元/人)水平。服务业还基本处于传统结构为主体的阶段。
    (二)从现代服务业发展内部看,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2013年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服务业的39.2%,非盈利性服务业(公共管理、教育、卫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28.6%,两项合计占67.8%,仍是卧龙区服务业的主体。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级有待提高。
      二是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较少。目前,全区服务业法人户均产值仅171万元,个体户占到总数的65%,整体发展处于一个散而乱、小而弱的状态,缺少行业龙头带动。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当前和长远需要。当前,卧龙区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平稳较快的发展平台,经济增长的方式正逐步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应充分抓住新机遇,深入挖掘发展潜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
      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卧龙区特色商业区吸引和辐射带动作用。首先要从产业的高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安排资金、立项、贷款等方面,把现代服务业摆上合理的位置。其次要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紧迫感。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在积极发展二产的同时加大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力度,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第三要落实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在投资体制完善、建设资金筹措、税费优惠、重点技改项目贴息和优秀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服务业进行扶持。健全激励机制,规范现代服务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保护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处理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的产业梯度转移,卧龙区工业化进程步伐将会加快,工业依然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和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更多来自于研发、营销等服务活动,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资本,推动产品研制开发、信息咨询、生产管理、金融保险、证券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在制造业大力发展的同时,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总量规模、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改善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飞跃发展。
      (三)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创优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
      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传统服务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前卧龙区服务业的主体,而且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的体现者,有突出的高成长、高科技和强辐射等产业特征,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快改造提升商品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产业层次;另一方面,要重点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积极推进物流配置等现代流通方式、信息技术、社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努力培育新优势。
      (四)以物流业为突破口,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门类众多,领域宽广。在众多的服务业各部门中,找准着力点,寻求突破口,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快速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卧龙区来说也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提出鼓励中部地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网络;另一方面,区位优势明显,卧龙区交通十分便利,二广高速、沪陕高速、兰南高速、南阳北绕城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宁西铁路、焦柳铁路穿境而过,G312、S231、S333及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全境,南阳火车站、铁路编组站、南阳汽车西站等重要客货场位于卧龙辖区,是全市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因此发展物流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并由此带动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加快发展非常重要。             
      (五)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房地产是产业周期长、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的先导产业。随着城市框架拉大,新增城市人口必将拉动房地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房地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一是要优化房地产发展结构。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建立完善房地产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超前规划和有序建设大型居住区及与其配套的商务、商贸区,建立和完善由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标准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二是要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有效供给,综合运用经济与行政手段,规范企业行为,调控市场价格,加强对一级市场的调控。三是稳步推进和发展物业管理。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快物业管理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