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新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03.11.2014  17:38

      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务实重干,全力围绕“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较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但部分指标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稳中有忧,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积极应对。
      一、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10.01亿元,位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9.0%,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0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6.10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8.84亿元,增长7.4%。
      (一)工业生产发展稳定。 年初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稳定在12%以上的水平。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在全省位居第5位,位次与上半年持平,与一季度相比前移2位。分轻重工业看(不含长垣),轻工业增长12.5%,重工业增长11.3%。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4.6%,拉动全市增长6.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正增长行业有26个,占工业行业大类总数的78.8%,增速高于20%的行业有6个。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最高,达到8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业增长22.8%。增加值规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的9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正增长,这9个行业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从全市重点产业看,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煤化工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0个百分点。
      (二)投资规模增长较快。 1-9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9.65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9.2%,增速位居全省第14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是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绝对主力。1-9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90.37亿元,同比增长30.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9.0%,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5.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不含长垣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8.9%,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等高成长性产业合计增长33.3%。
      (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全市(不含长垣县)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生产稳步提升。1-9月份,12家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增长16.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不含长垣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5.7%,拉动全市增长8.9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0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9个。其中,亿元及以上施工项目28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0个。1-9月份,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2.88亿元,同比增长31.5%。投资额占全市投资额的46.5%,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9.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3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年初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保持在13%以上。1-9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81亿元,总量保持在全省第7位,增长13.2%,增速比全省水平高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9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7.16亿元,增长16.9%,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7%,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拉动全市增长6.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中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企业保持增长势头,分别增长21.4%、16.7%和13.8%。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重点监测的产品零售额显示,日用品增长31.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0.1%,汽车类增长27.6%,中西药品类增长23.3%,家具类增长21.4%,五金、电料类增长19.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0%。
      (五)金融支持稳步投放。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26.65亿元,同比增长12.2%,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0位。各项贷款余额1178.83亿元,同比增长15.6%,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0位。从新增数量来看,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03.63亿元,增长11.8%;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41.07亿元,增长13.6%。从存贷结构来看,9月末单位存款余额达到632.90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达到1222.13亿元,二者合计占全部存款余额的96.3%。9月末短期贷款634.62亿元,中长期贷款523.43亿元,二者合计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8.2%。其中,个人消费贷款252.5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4%,单位普通贷款755.4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4.1%。
      (六)公共财政稳健运行。 1-9月份,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8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7.1%,增速位居全省第18位。其中,税收收入73.86亿元,增长1.1%。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收入23.43亿元,增长3.5%,占全部税收的31.7%,对全市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5.6%,拉动税收收入增长近1.1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6.90亿元,增长8.0%。其中,教育支出38.7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2.70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0.91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达到18.44亿元,这四项民生服务支出总额达90.80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46.1%。
      二、各县市区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工业生产: 从各县(市)、区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看,有9个县(市)、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水平(12.1%)。其中,封丘县增速最高,达到16.1%,比全市水平高4个百分点;凤泉区次之,增长15.9%;延津县第3,增长15.8%。增速低于全市水平的5个县(市、区)分别是辉县市、新乡县、红旗区、卫滨区和平原示范区,分别增长10.8%、11.2%、11.9%、9.9%和8.9%,分别比全市水平低1.3、0.9、0.2、2.2和3.2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平原示范区、辉县市和新乡县的增速持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平原示范区9月份累计增速为8.9%,分别比3、4、5、6、7和8月份月份累计增速高0.8、1.2、2.5、3.1、3.7和4.1个百分点,有不断回暖趋势,但从整体看,今年以来平原新区工业增速仍然不高。辉县市和新乡县的累计增速与平原示范区相比相对较高,但自年初以来也一直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 与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2%)相比,新乡县、延津县、卫滨区、牧野区和高新区这5个县(区)的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月份这5个县(区)的投资分别增长3.1%、13.1%、12.8%、13.8%和3.6%,增速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1、6.1、6.4、5.4和15.6个百分点。其他9个县(市)、区中,获嘉县增速最高,达到29.1%;原阳县次之,增长25.5%;红旗区再次之,增长25.3%。从趋势上看,新乡县的投资增速继续大幅度回落,其1-8月份增速比1-7月回落8个百分点,1-9月份又再次回落11.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增速回落。高新区的投资增速已经连续6个月回落,其1-4月增速曾达到25.1%,但此后一路下滑,1-9月仅增长3.6%。牧野区在经历1-6月份的0.8%的低速后,出现回暖趋势,1-9月份比1-8月份大幅回暖7个百分点,但也仅有13.8%,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各县(市)、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势比较平稳。与全市水平(13.2%)相比,获嘉县、卫滨区和平原示范区这3个县(区)的累计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1.2%、11.8%和8.0%,较全市水平低2.0、1.4和5.2个百分点。2014年以来,获嘉县等三个县(区)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就一直低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10个县(市)、区中,高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另外9个县(市)、区的增速,领先全市水平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
      财政与税收: 1-9月份,有7个县(市)、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20%,分别是卫辉市、封丘县、延津县、原阳县、凤泉区、经开区和平原示范区。其中,平原新区增速最高,达到28.6%;经开区次之,增长26.3%;原阳县第3,增长25.1%。新乡县、卫滨区和牧野区这3个县(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1%)。其中,新乡县与去年同期持平,卫滨区和牧野区则分别同比下降1.5%和9.9%。税收方面,有3个县(市)、区的增速高于20%,分别是原阳县、经开区和平原示范区,增速分别为26.9%、28.2%和22.9%。而辉县市、新乡县、卫滨区和牧野区这4个县(市、区)的税收收入是负增长,分别负增长6.5%、12.0%、7.0%和21.1%。从趋势上看,部分县(市)、区增速持续低位运行或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方面,牧野区(-9.9%)、卫滨区(-1.5%)是负增长,而新乡县是“0”增长,其中牧野区已经连续5个月负增长。税收方面,新乡县、辉县市、卫滨区和牧野区均负增长。其中,辉县市和卫滨区税收收入已经连续8个月负增长,新乡县和牧野区则是连续7个月负增长。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财税收入需重点关注。 前9个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呈现下行趋势。1-9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1%,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回落5.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回落了15个百分点。与全省水平相比,也低6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在第18位。其中,税收收入73.8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69.8%,同比仅增长1.1%。与1-8月相比下滑2.1个百分点,与上半年相比回落3.9个百分点,较1季度也下滑了4.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20.6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也落后9个百分点,延续了年初以来不断回落的趋势,增速下滑至近年来新低。
      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完成收入23.43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1.7%,同比增长3.5%,比1-8月低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低5.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1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低18.2个百分点。营业税收入累计增速已经连续6个月回落,创2012年6月份以来新低。而占主体税种比重五分之一的企业所得税情况也不理想,同比仅增长1.5%,增速连续4个月下滑,创2013年4月份以来新低。与此同时,小税种也是持续负增长。1-9月小税种累计负增长6.6%,其中,契税同比负增长41.5%。营业税增速的持续回落和小税种的持续负增长,影响了全市税收收入增速的提升,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二)金融环境仍然偏紧。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03.63亿元,新增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7.05亿元,下降15.4%,新增存款量缩水。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4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74亿元,下降3.9%,新增存贷款量双双缩水。从结构来看,各项新增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62.1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28亿元,同比下降10.5%;个人存款新增131.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3.11亿元,下降15.0%。在各项新增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同比减少9.78亿元,下降14.8%。其中,短期贸易融资减少12.2亿元,短期银团贷款同比减少7.97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1.55亿元,下降2.0%。其中,单位普通贷款同比减少15.05亿元,下降67.9%。总体看来,新增存、贷款双双缩水,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全市金融环境的紧张。
      (三)新开工项目数量不足 。新开工项目数量不足表现在新开工项目个数及规模增速减缓,区域分布不均。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09个,同比减少69个,在建规模859.67亿元,同比增长3.3%,累计完成投资394.36亿元,同比下降52.6%。其中,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03个,同比增加31个,累计完成投资321.59亿元,同比下降53.0%。14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的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减少,其中辉县市减少29个,卫辉市减少20个,新乡县也减少18个。全市新开工项目在个数和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的同时,还表现出区域分布不均的情况。截至9月末,新开工项目最多的辉县市有86个项目,其次是封丘县的47个,再次是获嘉县的44个。新开工项目数量最少的高新区和平原示范区,分别只有10个和7个。项目是投资之本,而新开工项目则是投资之源。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减少,以及投资规模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全市下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
      (四)新增“四上”企业工业较少。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各县(市)、区加强了“四上”企业入库工作力度,采取措施,积极申报,取得实效。从国家统计局10月中旬最新反馈的情况来看,1-9月份全市(不含长垣)新增“四上”企业84家。其中,工业12家,建筑业17家,房地产业36家,批发零售业12家,住宿餐饮业3家,服务4家。与1-8月份相比,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增加13家。其中,高新区新增5家,获嘉县新增4家,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和牧野区各增加1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新增“四上”企业中,工业企业数量仍然较少,今年以来仅有12家。当前,新乡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企业是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没有足够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带动,势必造成下阶段全市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二是部分县(市)、区新增“四上”企业少。自年初以来,平原新区仍没有新的“四上”企业入库,新乡县、卫滨区虽然有新的“四上”企业入库,但入库数量不多,分别只有1家和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