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女患病3年到郑州就医,医生一查发现竟是误诊!

13.12.2019  09:23

记者 王丽萍 通讯员 张维

命运和小娟(化名)开了个玩笑,三年前,12岁的她,由于多次莫名抽搐,被误诊为癫痫。今年辗转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才知道,导致她频繁抽搐的罪魁祸首竟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曾经活泼可爱的少女,变成了这般模样

刚步入中学的小娟双手莫名出现不定时抽搐,且每次都是几分钟后就缓解。父亲带着她到当地就诊时,医生诊断小娟为“癫痫”,并给她开了治疗癫痫的药。 抗癫痫药物多为镇静药,长期服用会导致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减退,不定时抽搐再加上药物副作用,曾经活泼可爱的小娟变得越来越孤僻、胆小怕生、甚至抑郁,特别是一到人多的地方小娟就会紧张、抽搐。

直至今年夏天,小娟不得不停药辍学在家。中秋节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娟父亲在亲友的建议下,决定带她到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找神经外科主任张辉就诊。

岂料许久未到公共场所的小娟一到医院就开始抽搐,从就诊到做检查她共抽搐了4次,这可愁坏了父亲:“几年了都治不好,一到医院就抽搐,还不如在家呆着!不看了,走,我们回家。”未等检查结果出来,爸爸就带着小娟匆匆离开郑州。

经规范治疗,女孩重返校园

然而,拿到检查结果的张辉发现小娟的脑电图并未发现有明显的癫痫波,张辉立即电话联系小娟父亲,让他第二天务必带着孩子再来一趟。

同时张辉将小娟的情况告诉了高新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唐建东,在了解患者病史后,唐建东发现小娟抽搐时手呈“助产士手”状!

图说:助产士手状

唐建东表示:“小娟极有可能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的抽搐!”

据介绍,甲状旁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之一。人体有两对甲状旁腺,棕黄色,形似大豆,位于甲状腺背面(或埋在其中)。主要功能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简称PTH),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PTH降低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患者出现麻木、刺痛,手足搐搦、癫痫、惊厥等症状。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父亲带着小娟来到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内分泌科。结合相关检查,最终小娟被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经过规范治疗,小娟再也没有出现过抽搐现象,且精神状态越来越好,逐渐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开朗,目前已经重返校园。

唐建东提醒,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往往涉及全身,如果发现身体同时存在多种问题,一定要到内分泌科就诊。

来源: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