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大 一诺千金 ——2017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回眸

28.02.2018  11:43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就业、城市垃圾处理、清洁取暖……新年伊始,省政府新闻办连续召开十场2017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一件一件向媒体和社会“交账”实事落地成效;同时,我省首次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民生实事有了“考试分数”。

  这是每一年的重点民生实事“大考”:解群众之难、救群众之急、暖群众之心。每次“考试”的背后,都彰显出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执政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从全省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与“不变

  仔细梳理我省历年来的重点民生实事,“”与“不变”是最耐人寻味的发展脉络。

  “从来不变”。对困难群体的重视和帮扶,从来不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的宗旨,从来不变。2015年,实现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6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7年,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18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民生实事聚焦的,都是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每年都变”。十件实事的具体内容,每年都变。2017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呈现出新变化:对已经列入部门职责范围的常规工作不再列入;对民生事项也不再进行“打捆”,一件是一件、一桩是一桩,力求更精准回应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顺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期待。

  变化源自时代的变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今天之“民生”涵义更为丰富,不再是吃饱穿暖,而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近几年我省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消费支撑了经济的平稳增长。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名义增长9.4%,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老百姓消费升级加快,2017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增长15.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8.2%。2018年春节黄金周,河南老百姓消费了448亿元,旅游、文娱休闲成消费亮点。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让河南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水涨船高”。更高品质的生活、更丰富的精神享受、更美丽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无不成为老百姓的渴盼和向往。

  省重点民生实事的确定,恰将靶向瞄准了跟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紧密的问题。兜底线,小康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补短板,新需求新期待按轻重缓急逐一解决。“”与“不变”折射出了省委、省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实事与实干

  民之所需,政之所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民生实事要办好,在于实事要“”,顺乎民心;在于实事真正落到实处。

  重点民生实事的选择来自群众。2017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都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都是结合我省民生领域实际情况层层遴选出来的。

  这些重点民生实事,有的是兜保障民生之“”,如加强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有的是救人民群众之“”,如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有的是提公共服务之“”,如改善贫困地区7000所薄弱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的是补河南发展之“”,如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件件体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反映了人民的热切期待。

  实事“”,还要落地“”。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2017年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公布当天,十件实事的主要牵头单位负责人逐一接受省里主流媒体采访,向社会公开承诺抓落实。2018年1月12日起,5天内省政府新闻办密集召开十场新闻发布会,公布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办理情况,接受大众监督。

  解决好重点民生实事,实质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做好民生实事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和真金白银的投入。

  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就医负担。

  这一年,我省出台《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创造了职业培训“河南经验”;完善返乡下乡创业体系,带动大量农民工就业。

  这一年,为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垃圾“围城”“堆山”“填河”问题,郑州、开封、周口、许昌、焦作建成了生活垃圾焚烧厂;全省建成资源化利用企业35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0%,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省财政克服困难,统筹资金,确保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的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不打折扣、不留缺口,2017年投入资金346.6亿元;5年来用于重点民生实事4595.6亿元,有力保障了民生实事实施。

   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如何衡量重点民生实事成效?2017年,我省首次出台考核办法,强化对民生实事的“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责”,旨在真正办好民生实事。

  今年2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2017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核查认定情况汇报后,对办理情况予以充分肯定,指出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部门尽责、地方担当、统筹协调”特点,在项目选择上顺乎了民意、谋划上汇聚了民力、办理上温暖了民心。

  “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为俺减轻了负担,这项政策真好!”林州市临淇镇南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栗成启说。51岁的栗成启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共24万余元,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按规定报销后,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又为其报销了3.1万元。

  农村电网改造列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后,超过1000万人受益。前一段,我省遭遇暴雪,有媒体想约一些雪中抢修电路的图片,结果基层通讯员纷纷表示:我们这边电网很坚强,没啥事啊!

  2017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亮眼成绩获得了群众点赞: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860万名困难群众;完成“全面改薄”项目学校7822所,惠及中小学生178.9万名;兜底保障惠及全省500多万困难群众;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全省32.4万“准妈妈”免费产前筛查……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7年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圆满收官,2018年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已经确定,并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今年重点民生实事不仅出台时间大大提前,最终落地成效如何,还要在明年省人代会上向人大代表作出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省正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记者 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