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中南局长在2016年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凌中南局长在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16 年 3 月 9 日)
(重点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及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及全省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及“十二五”农机化工作,谋划“十三五”时期农机化发展,部署2016年农机化重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在分析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化工作发展时,凌局长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农机化发展的好形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76亿元,较上年增加5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2亿千瓦,增加500万千瓦;万台拖拉机死亡率控制在0.175以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5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74 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6.64亿元,省级资金1.1亿元。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改进资金结算方式,实施农民“自主购机、直补到卡(折)”,进一步方便农民购机。从整体实施情况来看,补贴工作启动早,进展快,效果好。全省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42334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986台,谷物收获机11372台,玉米收获机9429台,受益农户91174户,带动农民投入39亿元。认真落实省财政资金对重点农业机械购置奖补政策,有效促进了高效植保机械、粮食干燥机械、打捆机械、插秧机等重点农业机械的发展。
(二)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 各地农机部门紧扣重点农时,依托农机合作社,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合同化作业,推广复式和一体化作业模式,全年机械化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是认真组织春耕生产。 完成耕整地面积89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126万亩,春播面积500多万亩,机械化植保3000多万亩次。 二是扎实组织三夏机收会战。 全省共组织各种农业机械410多万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超过17万台,共完成小麦机收8070万亩,机收率达到98.7%;完成玉米机播4480万亩。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打捆收集、玉米铁茬灭茬播种等综合机械化技术大面积应用,为小麦颗粒归仓和秋作物及时播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主攻秋作物生产机械化。 三秋期间,共组织430多万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其中玉米收获机7万余台。完成机收玉米3682万亩,机收率达73%,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完成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4100多万亩;机耕整地面积6905万亩,其中深耕3477万亩;深松整地1486万亩;机播小麦7980万亩,机播率达98%;机收水稻820万亩,机收率达88%;机收花生683万亩,机收率达33%。
(三)持续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是 加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重点围绕全国示范社创建活动,带动全省“五有”农机合作社建设。发挥省财政500万元扶持资金引导作用,重点对100多个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了扶持。 二是 推动农机合作社与“工商资本下乡”对接,与其他实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合作社联社,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 三是 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对接,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焦作市现有农机合作社均承担了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漯河市探索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在高标准粮田方,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5923个,比上年增加208个。在小麦、玉米、水稻机收、深松整地等重点作业环节,农机合作社承担和组织开展的跨区作业量均在80%左右。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土地流转的新主力、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的新载体、现代农业经营的新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基地。
(四)大力开展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大农机推广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抓好水稻机插推广。 通过省级财政累加补贴,新增插秧机1086台,保有量达到3975台,增长37.6%。完成水稻机插面积278万亩,增加26万亩。 二是继续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发挥340万元示范推广资金作用,重点抓好全省20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的实施,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879.5万亩,比上年增加40.5万亩。 三是精心组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及时下达了农机深松整地实施意见,并与财政厅联合制定了补助试点工作方案,安排15%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作业补助,补助标准由15元/亩提高到20-30元/亩。各地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实行整乡、整村推进,全年完成农机深松整地1612.6万亩。 四是加大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 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对重点机具累加补贴政策作用,新增烘干机械251台,保有量达到1348台;新增农用航空器335架,保有量达到436架。围绕水稻、花生薄弱生产环节,投入资金165万元,继续实施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和“沿黄稻区小麦、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实施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和“花生联合收获技术装备提升与试验示范”。
(五)努力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抓好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省补助资金1200万元,重点对全省108个县的农机推广机构进行了补助,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面积2.5万亩。 二是做好农机产品试验鉴定相关工作。 修订河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16项,进行了43项标准查新工作。全年完成各类农机推广鉴定200多项,委托检验5项。对33家企业的125个产品,开展了推广鉴定证后监督。 三是组织实施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 全省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4.96万人次,全面完成了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目标任务,农机化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四是加强农机市场监管。 组织开展了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农机打假、大中型拖拉机质量调查、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有效维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机化健康发展。
(六)着力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农机化工作之中。深入开展“安全河南”示范单位创建及“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活动,商水、清丰、商城、方城、汝南、夏邑县和灵宝市7县(市)被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镇平县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借助“三查三保”这个载体,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等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结合“查尽责、除隐患、保安全”活动,开展农机“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农机突击暗访抽查等系列活动,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全省农机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主体责任落实年”工作部署,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要求、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从严规范用权,从严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级派驻农机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切实落实监督责任,扎实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纪律挺在前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警示,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纠风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强化服务,着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特别是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树立了农机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有力推动了全省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提质增效。
(八)切实加强农机系统自身建设。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全省农机系统认真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查摆“不严不实”问题,着力推进整改,在行动上坚持立行立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务实干事、求进向上、文明和谐的机关氛围,努力造就政治可靠、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着力凝聚推动农机化发展的正能量。局机关、郑州、漯河、南阳、周口等省辖市农机局进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
去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二五”农机工作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机械化成为“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机械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继“十一五”末,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十二五”期间,机械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5年底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5%,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大功率、高性能的动力机械,多功能、复合式作业机械不断投放市场,小型、低水平机械逐步退出农业生产。5年间,全省大中型拖拉机增长58.4%,保有量达到40.1万台,80-100马力拖拉机成为近年来热销机型;联合收获机械拥有量达到24.2万台,增长68%,其中玉米收获机械达到6.4万台,增长203%。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成为市场主流,背负式逐步退出作业市场,玉米籽粒收获在舞阳等个别县市取得突破。水稻插秧机械、花生收获机械技术成熟,得到大规模应用,呈跨越式发展之势。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三) 农机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 农机化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加快拓展,各类新型主体不断涌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质升量增,由“十一五”末的3715个增加到2015年底的5923个,增长59%。农机合作社有力引领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农机合作社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新突破。 在土壤耕作、小麦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玉米机收水平达73%,增长33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率达88%,增长18个百分点,水稻机插率达29%,增长21个百分点。花生机收实现优势区域重点突破,蔬菜、花卉生产设施装备加快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的一些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五)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安全河南”示范单位创建荣获先进单位称号。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部级40个、省级34个,巩固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和依法行政活动,提升农机监管服务水平,拖拉机“三率”水平提高20%以上。未发生一起死亡在3人以上的较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十二五”是我省农机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一是 始终坚持从“三农”全局出发谋划农机化发展,主动入位、积极作为。 二是 始终坚持遵循农机化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机化管理制度改革。 三是 始终坚持完善强化农机化政策手段,有效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高机具使用效率效益。 四是 始终坚持机艺融合、造用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技术集成,不断破解农机化技术瓶颈。 五是 始终坚持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工作方法,聚焦主要作物、关键环节,上下联动、集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开辟农机化发展新局面。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在分析“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和任务时,凌局长强调,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明确指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农机系统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十三五”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农机化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 从政策环境看,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支农惠农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落实,“三农”地位不断增强,农机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持续向好。 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对农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从发展基础看, 随着“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的新时代,农民对农机化的认知度、农机应用市场的发育度逐步提高,农机装备的供给和储备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很多,农机化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诸多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环节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特征仍然明显,深刻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如进一步改善装备结构和布局,加快丘陵山区及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依然不足;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依然淡薄,“黑车非驾”现象严重;在较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大,薄弱环节的推进还受到耕作制度、传统观念、体制机制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农民生产生活新期盼,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有效增加中高端型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新理念高素质型农机管理人才实用人才供给、系统性精准型农机化政策供给、专业便捷高效型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效益。
展望“十三五”,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必将日益增强,深刻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还是农业科技和支农政策的载体,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承包土地的流转、聚集和优化配置,影响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功能定位再认识,对其内涵外延再丰富再发展,更好发挥农机化技术及装备,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让农机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十三五”时期我省农机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原经济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有效增收为目标,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机现代化为突出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眼短板环节、薄弱区域,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十三五” 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左右。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巩固,玉米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花生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60%,经济作物、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率先整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十三五期间,我省农机化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落实政策项目为重点,增添农机化发展新动能。 全面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围绕调结构、破难题、促发展,推动大马力、多功能、复式作业、高科技含量机械的发展。重点支持发展玉米收获、水稻插秧、花生收获、油菜收获等生产环节机械化的发展。大力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强“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中高端农机装备的推广使用,有效推动主要环节机械由“能用”向“好用”升级。围绕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农机化创新,激发各类农机发展主体活力。
二是以主攻薄弱环节为重点,提升农机化发展的整体性。 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提质增效、整体提升,解决作物间、地区间、行业间机械化发展不平衡。针对大田作物之间、各环节之间机械化不协调问题,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以玉米机收、水稻机插为重点,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提升高效植保、集中烘干等滞后环节作业能力。针对区域间、行业间机械化不协调问题,着力推进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以主攻花生机收、茎块机收、油菜机收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以主攻设施农业装备、秧苗移栽为重点,积极推动果蔬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先进适用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统筹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围绕林果业等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
三是以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 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推进统一施肥、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应用。鼓励推广符合环保标准的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自觉性。加快节水灌溉、精准施药、定位施肥、秸秆收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潜力。加快普及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改善地力,促进农业永续发展。
四是以农机合作社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大力推广订单作业、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带地入社等经营模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积极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培养农机技术人员,鼓励农机合作社向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发展,引导其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经营流转土地、延长产业链条,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果。
五是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推进农机作业、维修、流通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农机推广、鉴定、监理、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便民利民。加大基层农机化推广基础设施投入,创新推广运行机制。规范完善农机鉴定办法,创新试验检测方法,拓展检测领域,保证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改善安全执法手段,提高安全监理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完善农机化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制度,推动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在布置2016年农机化工作和任务时,凌局长要求,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确保农业机械化工作有一个好的开端,对实现“十三五”全局目标至关重要。
2016 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机化工作的总体部署,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推进农机化供给侧改革,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抓手,落实农机扶持政策,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培育新型主体,优化公共服务,强化依法监管,进一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
2016 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小麦机播、机收水平稳定在95%左右;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5%以上,机收能力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76%;水稻机收水平达到85%以上,机插面积达到290万亩以上;持续提升机电灌溉能力、机械化植保能力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大粮油烘干、高效植保、秸秆处理机械推广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今年,中央安排我省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5亿元,同比增加0.7亿元。目前,资金分配方案已制定,近期即可下达各地。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今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完善补贴政策。 按照农业部要求,今年补贴政策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完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具体来讲,就是将低端、低值、需求量小和监管难度大的机具,剔除出补贴范围,适当降低市场已近饱和及非重点机具的补贴标准,力求做到重点机具最大限度的应补尽补。根据这一思路,重新制定了全省补贴一览表。各地在执行中,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缩范围”或“促敞开”。 二是突出补贴重点。 为发挥有限补贴资金的作用,缓解供需矛盾,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对补贴机具种类,各地要在全省统一规定的补贴机具范围内,选择部分急需机具进行重点补贴、或敞开补贴。在补贴对象上,向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三是严格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国务院、农财两部的各项规定和部署要求,强化农机补贴工作责任制,强化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强化规范实施,强化违纪查处,力求规范、有序、高效、安全地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二)开展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今年我省将着力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推进玉米、水稻、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继续采取补贴政策拉动、行政组织推动、典型示范带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力推进。各地要把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完善本区域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方案,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绩效管理、宣传引导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扎实做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建设工作,聚焦主要作物耕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6个主要环节,集中用力补短板,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三)精心组织关键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 以春季麦田管理、春耕春播为重点,组织好春季农机作业。以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为重点组织好三夏农机会战。以玉米机收、小麦机播为重点打好三秋农机生产战役。以抗旱排涝、防治病虫害为重点,不失时机组织农机抗灾救灾。持续打造农机跨区作业品牌,大力推行“机收—秸秆处理—机播”一条龙复式作业,努力扩大机插秧、玉米机收和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努力完成今年1100万亩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切实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强化应对灾害性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坚持关键农时季节农机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指导农机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四)着力加快机械化薄弱环节突破。 持续在玉米机收、水稻机插、花生机收三个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协作,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创新,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完善和提升。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机在集成农业技术、挖掘增产增收潜力、推动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根茎作物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引进推广花生联合收获机械。扩大油菜收获机械化作业面积。支持山区丘陵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
(五)深入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一是持续创新农机经营服务方式。 进一步完善订单作业、托管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模式,探索“机农合一”新机制,拓宽农机服务领域。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农机企业开展“企社共建”,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二是继续开展农机示范社建设。 突出抓好130个全国和299个省级示范社建设,带动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对省级农机示范社要加强指导、动态调整,推动达标升级。在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内,选择部分农机合作社实施提升工程,有关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等财政支农政策优先在示范社中安排试点。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工作。 指导农机合作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开展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积极协调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以奖代补政策、财政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政策。动员组织农机合作社发展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机械,提高农业减损增收水平。
(六)持续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抓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巩固扩大项目成果。 二是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 提升省级农机鉴定机构检测能力,保证鉴定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加强农机产品质量鉴定、质量调查、农机市场监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协调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单位落实“三包”责任,完善售后服务,保障农机用得好、有效益。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组织开展农机化示范培训,推进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懂农机驾驶操作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坚持农机培训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增强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能力。 四是推动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完善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提高农机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互联网+农机服务”“互联网+农机监理”“互联网+农机推广”等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努力扩大农机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良好氛围。
(七)持续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争取再推出一批全国、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依法开展牌证管理,坚决制止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农机牌证,加强对伪造变造牌证、无牌作业、无证操作、农田场院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工作,推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提升。继续开展“查尽责、除隐患、保安全”活动,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加强监理队伍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安全监管能力,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预防,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八)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今年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年,也是省委确定的“主体责任深化年”。这次把各省辖市农机局纪检组长请回来,就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各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把我们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引向深入。就全省农机系统来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如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方面,存在重业务工作,轻廉政建设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政治直觉。要认真履职尽责,推动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要把握任务重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从关键部位的防范入手,以农机补贴实施中发生的腐败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要着力在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上下功夫,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做到党委“不松手”、一把手“不甩手”、班子成员“不缩手”、纪检“敢出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各级纪检机关要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工作原则,落实“一岗双责”,从解决“四风”入手,不断拓展延伸,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抓好“两学一做”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机行业环境。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系统建设,形成勤学习、勇负责、敢担当的良好风气,以好的状态、好的作风,树立农机部门良好形象,开创农机化工作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