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20世纪30年代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老图书馆。
河南大学大礼堂。
20世纪30年代的河南大学师资雄厚,海归学者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学业成绩已实行学分制,各项日常活动丰富多彩,这从《河南大学周刊》可以看出。
近日,笔者偶然看到一份20世纪30年代初河南大学群育委员会主办的刊物——《河南大学周刊》(下文简称《周刊》)。该刊创办于1932年9月17日,每期8面,5至7个栏目,包括有公文(公牍)、布告、规程、校闻、文苑、杂俎、体育等,刊名是由邵次公题写的,有点瘦金体的味道。公文栏主要是学校给上级主管部门的呈文,布告栏刊登的是学校一些通知,规程栏公布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学术栏发表学术论文,文苑栏发表散文、诗词,杂俎栏发表杂谈,体育栏刊登体育团队组建、体育消息等。该刊共有连续的26期,即从1932年9月17日至1933年5月15日,与《河南大学校史》记载是一致的。该刊对于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河南大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占全省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
《周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河南大学的办学经历。如《周刊》的“公牍”栏,均为河大给教育部、省政府的呈文,或教育部、省政府批复文、指令等,反映了河大在硬件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1期“公牍”刊登了校长许心武1931年9月给教育部的呈文,《呈拟请拨助协款每年二十万元扩充文理农医以期充实内容增进效率请鉴核示尊由》,呈文主要内容如下(原文不分段):
呈为豫省教款不敷分配,大学经费难期增加,拟请赐予拨助协款每年二十万元,俾使扩充文理农医各院设备,以期扩充内容,增进效率,敬请鉴核示遵事。
窃查本校创立于民国十一年,名为中州大学,设置文理两科。十六年,奉令合并河南法政公立专门学校及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开封中山大学。旋奉省令改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设置文理法农四本科,十七年添设医科,十九年改校名为河南省立河南大学,并改文理法农医五科为五学院……其经常费在十六年为二十万余元,本年度渐增至四十二万三千余……比照大学规程所定,各学院经费标准虽仅及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然已占全省教育预算四分之一,而若以之应付需要,实感不敷。然一年以来,添设土木工程系、附属医院及附属高级中学,均就原有经费多方樽节开支腾挪应付,并未额外增加预算,勉强因应,更形拮据。
……豫省连年天灾匪患相逼而来,省库既属支绌,教费亦感困难,以一省之力独自负担大学经费者,在国内已不多见。况现在豫省艰困可知,是故维持现状已感不易,扩充设备更属为难。
……伏恳钧部俯念豫省艰苦情形及本校发展需要,慨允筹拨协款,俾资挹注,以宏造就所有拟请,拨协款每年二十万元,扩充文理农医各院设备,以期充实内容,增进效率,缘由理合,备文呈请核示,遵实为公,便谨程教育部。
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九月×日
这段资料反映的不仅仅是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呈文教育部希望得到协款的内容,至少还给读者提供了这样几个信息:(1)河南大学的建置沿革和院系设置情况,当时河大有5院16个系组成,涵盖了理、工、农、医、文、法、史、经、教育等9大学科,16个专业,已经是一所具有相当实力的综合性大学;(2)河南大学在豫省有相当高的地位,从教育拨款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河南省将全省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投入给河大;(3)河大已经是一所研究型大学,除了院系外,还设立了14个研究和实验、试验机构,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科研能力。
海归学者占有很大比例
《周刊》可弥补校史研究的不足和空白。关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大任职的教授,《校史》有所遗漏。据《周刊》第2期、第3期刊登的《本学期新聘教授略历》记载:“各学院本期新聘专任教授有文学院陈家麟、高维昌、王徵葵,理学院张怀璞、闻诗、邓祥云、张仲含,法学院沈筱宋,农学院涂治、彭谦、杜君武,医学院朱德明、韩明炬诸先生共十三人。”在1932年“引进”的13位教授,只登了9人的简介。9人毕业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的知名大学,8人有博士学位,1人有硕士学位。在《校史》中未有陈家麟、张怀璞、沈筱宋,3人的学术简历如下:
陈家麟,字绂卿,五十三岁,河北静海县人,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国各大学讲座,外交、教育两部派充华盛顿会议代表,外交部特派湖北、山东交涉员,记名全权公事,译述欧洲名家著作百余种,风行海内。现任本校文学院教授。
张怀璞,浙江平湖人,年二十七岁,国立中央大学理学学士,法国国立朗西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本校理学院物理及化学教授。
沈祁,字筱宋,江苏人,国立暨南大学商学士,法国朗西大学经济学博士,历任省立上海中学、浦东中学教员,大夏、特志、复旦等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国际贸易研究》(法文)。现任本校法学院讲师。
从这些教授的学术略历来看,一方面看出河大对所聘教授的要求高,标准严格,一般所聘教授应有博士学位。职称认定也很严格,如沈祁曾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聘入河大后为讲师职称;另一方面说明当时河大师资的有着良好的学缘,海归学者占有很大比例,使河大成为不同文化撞击的大舞台。正是这种优势造就了河南大学,为河大成为研究型大学和最终晋级为国立大学奠定了基础。
学生实行学分制
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学分制管理。关于学生选课规定:“(一)正式学生选课至少十八学分,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二学分;(二)选修生选课至多不得超过十学分;(三)凡全年课程必须于第二学期继续选习,否则不给学分;其在第一学期未曾选习者,不得自第二学期起开始选修。”
关于学习第二外语的规定:“(一)第一外语未曾选到修毕本科一年级程度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修习;(二)自二年级或三年级起,至少修习二年,但本学年四年级学生有愿选修者,以一年为度;(三)第二外语以学年记学分,中途停止选修者不给学分。”
《周刊》还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学习的管理问题。如为了避免学生所带现金丢失,学校规定“本校学生所带款项,向例均交会计课保存,掣给收据,依凭取用,而免遗失,历经办理在案。近查各生款项每有不交会计课,自行存储,辄被盗窃,殊属不合。为此布告,仰各生嗣后所带钱款务须一律送交会计课保存取用,以免遗失,切切此布”。
为规范学生在校医院就医和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学校颁布了《本校学生暂行诊病规则》,不仅要求学生在本校附属医院诊病要遵守纪律,而且强调“本校学生之药费、手术费、卫生材料及住院费,乃按有待办法七折。”
日常活动丰富多彩
关于20世纪30年代河大学术活动、教师及学生的日常活动,《校史》反映较少,《周刊》能弥补其不足。从布告、校闻、体育等栏目来看,学校日常的各种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每周举行一次总理纪念周活动,均在周一的上午9时举行,参加者为全校师生,由校长担任主席。首先举行纪念仪式,然后进入主题活动,每次活动只有一个主题,“邀请有品格有学问的人来演讲”。如1932年9月19日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总理纪念周活动,主题是邀请东北大学农学院院长柳东雅演讲,题目是《日人侵略东北事件》。10月3日的第四次纪念周活动,主题是邀请江苏省图书馆长柳翼谋(即柳诒徵)演讲。校长许心武向全体师生介绍了柳先生,并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今日本校举行第四次纪念周,趁次机会,欢迎江苏图书馆柳翼谋先生,莅校演讲。柳先生历任两江师范、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及中央大学史学教授,先后约三十年,著述极多。其中国文化史一书,搜寻宏博……为学术界之最大贡献,凡研究东方文化者,不论中外,均以此书为蓝本。去年本校即拟请柳先生担任讲座,来校演讲;但柳先生恐间断其治学生活,致未应聘。本期又再三敦请,始行来校。此项演讲,专以史学为范围,文史两系同学,均须听讲。至于其他各系,如愿参加,亦可。”柳氏演讲主题大意为“治学必求实用,及为人群服务,才是最高道德。”10月29日的第七次纪念周活动,由活动主席许心武校长做报告,主题是关于河南教育的,并要求全体师生“应该益加奋勉,努力自治,有秩序、有规律,养成良好学风,树立全国楷模,必须振起颓风,国家才能得救。”10月31日,举行第八次纪念周活动,主题是邀请理学院生物系教授孙祥正演讲《学校卫生之重要》。11月7日的第九次纪念周活动,主题是邀请法学院院长邹次硕教授演讲《中国经济之危机》。学校日常管理的事情也是纪念活动的主题之一,如12月12日活动的主题讨论学校膳食改良问题。1933年4月24日纪念活动许校长汇报了在教育部开天文数理讨论会的情况,并通报了到教育部交涉与本校相关的事务。
学校的学术及业余活动丰富多彩。为了活跃学校的学术气氛,邀请学术名家讲学。如柳翼谋在纪念会讲学后,还在河大讲演数次,“亲撰讲稿十二篇,约数十万言,所讨论者,皆史学上最大问题,可称空前杰作。”除学术外,还邀请名人做时事演讲,如1932年12月13日邀请二十路军总指挥张伯英在本校演讲;1932年4月邀请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顾子仁作了《东北问题与国际关系》的演讲。此外,学校组织成立了学术团体,如1932年9月16日,理学院成立自然科学讨论会,规定“每隔一来复五下午七时举行”讨论会,以“演讲讨论与余兴”为内容(第7期《校闻》)。
除了学术活动外,学校的业余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并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各种体育赛事。1932年双十节,第16届华北体育运动会在开封举行,为参加运动会,学校成立了排球队、田径队、网球队,各队训练的时间是:排球队,每日下午五时至六时;网球队,每日下午四时至六时;田径队,每日早五时半至七时(《体育课布告》,第2期)。接着又选拔了田径队员13名,他们是:100米:贾云松、王雷,400米:孙永福、常英瑜,800米:孙永福,10000米:郑克让,400米栏:贾云松,铁球:要国延、殷谈铁、王泽霖,铁饼:要国延,撑竿跳:殷谈铁、贾云松;排球队:吴维和、沈世琪、李治、黄德铤、齐岳、林傅光、王席珍、尚少衡、邵良培、杨诚(第3期《体育》)。参加1933年华北足球锦标赛,学校组建了“中风”足球队,主力队员是:邱鸿钧、杜方、尹晋卿、孙永福、章祖鼎、张心泰、何殿军、张丕谋、黄玉璋、王之宜、贾云松。1932年11月20日,该球队受陇海足球队的邀请,与之战于河南体育场,河大队以9:0战胜陇海队(第11期《体育消息》)。
除学生外,教师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组织了教职工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网球队,参加多达82人次,校长许心武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了网球队。许多知名教授参加了球队,如文学院教育学系王徵葵教授是篮球队、足球队队员,理学院算理系主任闻诗教授参加的是篮球队和网球队等。仅从体育活动就可看出,20世纪30年代初的河南大学,是一所朝气蓬勃,富有进取和创业精神的高等学校。
“学术”“杂俎”与“文苑”是《河南大学周刊》3个比较固定的栏目。“学术”栏目发表的学术文章一般是一期1—2篇,长文数期连载。“杂俎”主要发表一些杂谈,有谈历史典故的,有谈时事政治的。“文苑”以发表诗歌作品为主,有两类:一是翻译西方著名诗人的诗作,一是发表具有原创性的中国旧体诗。此外,还发表“跋”。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河大校园学术、文化生活的活跃情状。
《河南大学周刊》是笔者所见新中国成立前河大所办刊物最完整的一份,尤其该刊是一份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尽管每期只有8面,但从中可以洞见1930年代初期河南大学的办学历程,校园建设、学生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引进、学风形成等等。因此,这份刊物对于研究河南大学校史乃至近代高等教育都弥足珍贵。